官服
【拼音】:guān fú
【注音】:ㄍㄨㄢㄈㄨˊ
【结构】:官(上下结构)服(左右结构)
【简体】:官服
【繁体】:官服
词语解释官员穿的礼服。官服[guānfú]⒈官员穿的礼服。
引证解释⒈官员穿的礼服。引清俞樾《茶香室续钞·京官可便服见外吏》:“接见巡抚藩伯宪长资深望重者,必官服耳。”绛边加错《吉祥的彩虹》:“今天,他穿着清朝的官服,在一群身穿藏装和袈裟的人里面,特别显眼。”
网络解释官服官服就是官员所穿的服装,有朝服,公服,常服之分。官服最常见的就是圆领袍加乌纱帽,此为常服。明代常服有补子,双禽。前期为唐乌纱帽式样,类似八字,韩剧中常出现,补子为金线所绣。洪武二十六年后为园直角,补子一般用织造和刺绣两类方法制成,但在织造方法中主要又分两种,一是缂丝,另一是织金或妆花。织金和妆花一般是将补子部分与地部同时织出。缂丝和刺绣一般是先另外缂成或绣成补子形式,再缝缀于服装上。
综合释义官员穿的礼服。清俞樾《茶香室续钞·京官可便服见外吏》:“接见巡抚藩伯宪长资深望重者,必官服耳。”绛边加错《吉祥的彩虹》:“今天,他穿着清朝的官服,在一群身穿藏装和袈裟的人里面,特别显眼。”官服[guānfú]古代官吏依不同的级次所穿的礼服。《老残游记.第六回》:「当时将官服脱去,换了便服,分宾主坐下。」
汉语大词典官员穿的礼服。清俞樾《茶香室续钞·京官可便服见外吏》:“接见巡抚藩伯宪长资深望重者,必官服耳。”绛边加错《吉祥的彩虹》:“今天,他穿着清朝的官服,在一群身穿藏装和袈裟的人里面,特别显眼。”
国语辞典古代官吏依不同的级次所穿的礼服。官服[guānfú]⒈古代官吏依不同的级次所穿的礼服。引《老残游记·第六回》:「当时将官服脱去,换了便服,分宾主坐下。」
辞典修订版古代官吏依不同的级次所穿的礼服。《老残游记.第六回》:「当时将官服脱去,换了便服,分宾主坐下。」
英语vestment
其他释义1.官员穿的礼服。
1.后到的那队兵马看服色是卫所兵,领头的的军将身穿绣着白鹇的五品官服,这时候正跪在李忠荣马前苦苦哀求着什么。
2.而在县衙正堂中间的位置,一名身穿官服的中年男子正凝神断案,只见这人头戴夏常服冠的官帽,身穿胸前绣着“鸿漱”。
3.头戴二梁朝冠,素银腰带,练鹊三色绶带,身穿青色鸂鶒补子的官服,一手扶着城墙垛口看着远方的幢幢人影,一边听着早他一步就登上城头的张把总禀报。
4.如《丑表功》中,就运用了江南小曲,扮成旧时穿着官服的小丑样子,这些令人联想到沙溪的庙会。
5.利令智昏之下,吴大舅托了儿女亲家做保人,借了郑亲家姐夫乔大户的一千贯钱,便唤来赵裁率领四五个裁缝,在家裁剪尺头,缝造官服。
6.他的肩膀在官服里拧着,后背犟着,四肢在宽大的袖笼和裤腿里想努力撑起样子来,但也不得不顺着衣服对身体的控制,摆成稻草人摊手摊脚的样子。
7.古时候,皇帝召见臣子,臣子必须穿官服。
8.雍正朝在官服制度中对玻璃帽顶的明确规定,开创了清代以玻璃替代宝石作为官员冠饰的先河。
9.白鹭成群飞翔有序不乱,旧时就以鹭序寓百官班次,在明清的官服补子纹样中,白鹭是七品文官的补子纹样。
10.大冷的天,他却没戴帽子,发髻用网巾束着,身上的官服满是泥水,又反穿着一件泛黄的老羊皮背心,整个人显得甚是邋遢。
读音:guān
[guān]
(1)(名)政府机关或军队中经过任命的、一定等级以上的公职人员;在我国现多用于军队和外交场合。
(2)(形)旧时称属于政府的或公家的:~办|~费。
(3)(形)公共的;公用的:~大道|~厕所。
(4)(Guān)姓。
(5)(名)器官:五~|感~。
读音:fú,fù
[fú]
[ fú ]1. 衣裳:服装。制服。
2. 穿衣裳:服丧。服用(a.指穿衣服、用器物;b.吃药)。
3. 作,担任:服务。服刑。服兵役。
4. 顺从:信服。佩服。降(xiáng )服。服辩(旧指认罪书)。服膺(牢记在胸中,衷心信服)。
5. 习惯,适应:不服水土。
6. 吃(药):内服。
7. 乘,用:服牛乘(chéng )马。
8. 姓。
[ fù ]1. 量词,指中药(亦作“付”):两服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