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介不苟
【拼音】:yī jiè bù gǒu
【注音】:一ㄐ一ㄝˋㄅㄨˋㄍㄡˇ
【词性】:成语。
词语解释见“一介不取”。一介不苟[yījièbùgǒu]⒈见“一介不取”。
基础解释见“[[一介不取]]”。
引证解释⒈见“一介不取”。⒈见“一介不取”。成语解释一介不苟
网友释义一介不苟,成语,作谓语、定语,形容廉洁、守法,不是自己应该得到的一点都不要。同“一介不取”。出自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二回:“我平生于银钱一道,一介不苟。”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二回:“我平生于银钱一道,一介不苟。”
其他释义形容廉洁、守法,不是自己应该得到的一点都不要。同“一介不取”。
近义词 一介不取
1.李敖给胡适写过一封长信示好,在信末,李敖表示——老祖宗们鼓吹“一介不苟取”,何况一千元乎?
2.家贫甚,一介不苟取,蓬室瓦牖,悠然自得。
3.其“生有异禀”,“家贫甚,一介不苟取,蓬室瓮牖,悠然自适。
4.名利两淡,寡欲清心,一介不苟,鬼伏神钦。
5.名利两淡,寡欲清心,一介不苟,鬼伏神钦。(查字典https://www.chazidian.com造句)
6.其“生有异禀”,“家贫甚,一介不苟取,蓬室瓮牖,悠然自适。查字典https://www.chazidian.com/zj-179634/一介不苟造句
7.其“生有异禀”,“家贫甚,一介不苟取,蓬室瓮牖,悠然自适。【查字典造句网www.chazidian.com/zj-179634/】
读音:yī
[yī]
(1)(数)数目;最小的正整数。
(2)(形)同一:~视同仁|咱们是~家人|咱们~路走|这不是~码事。
(3)(形)另一:番茄~名西红柿。
(4)(形)全;满:~冬|~生|~路平安|~屋子人|~身的汗。
(5)(形)专一:~心~意。
(6)(副)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
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歇|笑~笑。
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歇~歇|笑~笑。
c)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
(7)(副)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结果):~跳跳了过去|~脚把它踢开。
(8)(副)一旦;一经:~失足成千古恨。
(9)(助)〈书〉用在某些词前加强语气:~何速也|为害之甚;~至于此!
(10)(名)初次,第一次。
读音:jiè
[jiè]
(1)(动)在两者当中:~绍|媒~|这座山~于两县之间。
(2)(Jiè)姓。
(3)(名)甲:~胄|~虫。
(4)(形)〈书〉耿直;有骨气:耿~。
(5)(名)古戏曲剧本中;指示角色表演动作时的用语;如笑介、饮酒介等。
读音:bù
[bù]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读音:gǒu
[gǒu]
(1)(形)随便:一丝不~|不~言笑。
(2)(Gǒu)姓。
(3)(连)〈书〉假使;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