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起
【拼音】:gōu qǐ
【注音】:ㄍㄡㄑ一ˇ
【词性】:动词。
【结构】:勾(半包围结构)起(左右结构)
词语解释1.征调。2.引起。勾起[gōuqǐ]⒈征调。⒉引起。
引证解释⒈征调。引《元典章·兵部一·正军》:“若病死者,亦以存恤半年限外,勾起户下其次丁补役。”⒉引起。引曹靖华《素笺寄深情》:“偶读《鲁迅日记》,见有‘复靖华信,附文它笺’,或‘复靖华书,附唯宁笺’等记载,不禁勾起无限回想。”
网络解释勾起征调、引起
综合释义征调。《元典章·兵部一·正军》:“若病死者,亦以存恤半年限外,勾起户下其次丁补役。”引起。曹靖华《素笺寄深情》:“偶读《鲁迅日记》,见有‘复靖华信,附文它笺’,或‘复靖华书,附唯宁笺’等记载,不禁勾起无限回想。”
汉语大词典(1).征调。《元典章·兵部一·正军》:“若病死者,亦以存恤半年限外,勾起户下其次丁补役。”(2).引起。曹靖华《素笺寄深情》:“偶读《鲁迅日记》,见有‘复靖华信,附文它笺’,或‘复靖华书,附唯宁笺’等记载,不禁勾起无限回想。”
1.柳七七走出客厅,笑容立刻化开,眼中流露出淡淡的伤感、不屑、憎厌、嫌恶,嘴角边勾起的弧度,却是那么的哀恸。
2.当哀痛的水流入慎重的山,水这不幸儿的哀痛也勾起了山的哀痛,所以他们的心一同碎了;水把头埋入地下,山却把心的碎片一块块收好。所以就有了迷乱杂乱的岩洞,就有了千姿百态的石笋,就有了洞口突突的泉流。
3.曾经我们一起上课一起逃课,曾经一起吃饭一起抢零食,一起挨批一起受罚,一起谈天说地。如今想起那所学校…想起了那间教室,想起了那条路,想起了那群人,勾起了我们人生中最青涩的记忆…我的花样年华…。
4.斜一眼身边主动献出脖子准备挨宰的龙琦,凤羽勾起唇角,笑得诱人而妖娆。
5.更何况这么一个清醇可人的女子,楚楚可怜的样子怎能不勾起他一丝怜爱之心。
6.丝丝寒风勾起我对你的思念,片片雪花是对朋友的问候,皑皑白雪是我对你爱的表白,缕缕阳光是我送给你的温暖。“小寒”到了,祝你冬日幸福快乐!美丽动人,娇艳漂亮。
7.夕阳缓缓地沉了下去,它似乎怕勾起我们无限的离愁,于是选择了安静地离去。但这只是短暂的分别,明早它就会回来了,将以另一种方式回到我们的身边。
8.童年,是欢乐的海洋。在回忆的海边,有无数的贝壳,有灰暗的,勾起一段伤心的往事;有灿烂的,使人想起童年趣事。我在那回忆的海岸,寻觅着最美丽的贝壳,啊,找到了!
9.童年,是欢乐的海洋。在回忆的大海,有无数的珍珠,也有灰暗的,勾起一段伤心的往事;有灿烂的,使人想起童年趣事。我在那回忆的海岸,寻觅着最美丽的童真,啊,找到了……
10.按照最低要求,书评能勾起人们的兴味即可予以肯定,因为历史名著为尘垢所蒙而暂时失去光泽者不知凡几。
读音:gōu,gòu
[gōu]
[ gōu ]1. 用笔画出符号,表示删除或截取:勾销。勾乙(在报刊书籍的某些词句两端画上像“乙”的记号,表示作为资料)。
2. 画出形象的轮廓,描画:勾画。勾勒。
3. 用灰、水泥等涂抹建筑物的缝(fèng ):勾缝。
4. 调和使黏,调味:勾芡。
5. 牵引,招引:勾引。勾通。
6. 停留,逗留:勾留。
7. 摄取:勾魂摄魄(形容使人心神摇荡,控制不住)。
8. 中国古代数学著作中称不等腰直角三角形中较短的直角边:勾股定理。
[ gòu ]1. 事情,多指坏事:勾当。
2. 古同“够”,达到,探取。
3. 姓。
读音:qǐ
[qǐ]
1. 由躺而坐或由坐而立等:起床。起立。起居。起夜。
2. 离开原来的位置:起身。起运。起跑。
3. 开始:起始。起码(最低限度,最低的)。起步。起初。起讫。起源。
4. 拔出,取出:起锚。起获。
5. 领取(凭证):起护照。
6. 由下向上,由小往大里涨:起伏。起劲。起色。
7. 发生,产生,发动,提出:起风。起腻。起敬。起疑。起义。起诉。
8. 长出:起痱子。
9. 拟定:起草。
10. 建造,建立:起房子。白手起家。
11. 群,组,批:一起(一块儿)。
12. 量词,指件,宗:一起案件。
13. 自,从:起小儿就淘气。
14.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想起。掀起。兴(
)起。15. 用在动词后,与“来”连用,表示动作开始:唱起来。
16. 用在动词后,常与“不”或“得”连用,表示胜任;亦表示达到某一种标准:看不起。经得起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