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则
【拼音】:píng zé
【结构】:平(独体结构)则(左右结构)
【繁体】:平則
词语解释使法则公平。谓按照封地大小和土质美恶制定征收税赋的标准。平则[píngzé]⒈使法则公平。谓按照封地大小和土质美恶制定征收税赋的标准。
引证解释⒈使法则公平。谓按照封地大小和土质美恶制定征收税赋的标准。引《周礼·夏官·大司马》:“均守平则,以安邦国。”郑玄注:“诸侯有土地者均之,尊者守大,卑者守小;则,法也。”孙诒让正义:“刘台拱云:‘平则,所谓以地美恶为轻重之法。’案刘説是也。此则与《大宗伯》‘五命赐则’义同,即《大司徒》土均之法也。”
网络解释平则平则,使法则公平。谓按照封地大小和土质美恶制定征收税赋的标准。
汉语大词典使法则公平。谓按照封地大小和土质美恶制定征收税赋的标准。《周礼·夏官·大司马》:“均守平则,以安邦国。”郑玄注:“诸侯有土地者均之,尊者守大,卑者守小;则,法也。”孙诒让正义:“刘台拱云:‘平则,所谓以地美恶为轻重之法。’案刘说是也。此则与《大宗伯》‘五命赐则’义同,即《大司徒》土均之法也。”
其他释义1.使法则公平。谓按照封地大小和土质美恶制定征收税赋的标准。
1.如果说来重庆之前,提前冲超,舜天还没有主动权的话,那么前晚安徽队打平,则给了舜天十足的念想。
2.不平则鸣,生性单纯的风敛衣大声抱怨了起来,“他本来应该是我班上的学员啊,卓烈家这不明摆着欺负人吗,我一定要不会罢休!”。
3.原来三年前琳就改嫁了马长平,之后随他迁到汶川定居,为了糊家养口,她在当地一家小医院上班,马长平则帮人做些散活挣钱。
4.东自顺城门大街,北至刑部街,西及平则门南,长三四里,周围十三里,尽为齑粉,屋以数万计,人以万计。
5.“不平则鸣”,有正义感的诗人遂将满腔忿懑之气形诸笔端,以诗为武器,进行入木三分的讽刺与抨击。
6.成果标明,员工地工作表示只是直接影响客户对银行地评价,而其可托赖水平则不只仅影响客户对银行地地评价,还影响他们对银行地称心度以及忠实度。
7.男儿仗剑而行,一怒不平则鸣!放眼世界五千年,何处英雄不杀人?好了好了,别动不动就打打杀杀了…现在是法治社会,宣扬暴力思想的居心何在?水表已拆……
8.我是一个人民代表,只要是不合理的事,我便要提请有关部门注意,不平则鸣,反映市民要求,这是我分内的事。
9.心静则种种欲静,欲少则快乐行;心清则得失淡,得失看淡生活安;心宁则气也宁,气宁健康随行;心平则事平,平常心静乃幸福。梅雨时节就要结束,让霉运溜走,让心安静。
10.唯廉而后能平,平则公矣。不廉必有所私,私则法废,民无所措手足矣。
读音:píng
[píng]
(1)(形)表面没有高低凹凸;不倾斜:~坦|~板|路很~。
(2)(动)使平:~了三亩地。
(3)(动)跟别的东西高度相同;不相上下:~槽|~列|~局。
(4)(形)平均;公平:~分|持~之论。
(5)(形)安定:风~浪静|心~气和。
(6)(动)武力镇压;平定:~叛|~乱。
(7)(动)抑止(怒气):你~~气。
(8)(形)经常的;普通的:~时|~淡。
(9)(名)平声:~仄|~上去入。(Pínɡ)姓。
读音:zé
[zé]
(1)(名)规范。
(2)(名)规则。
(3)(动)效法。
(4)(量)用于分项或自成段落的文字的条数。
(5)(连)表示因果关系的词。
(6)(连)表示转折关系的词。
(7)(连)表示肯定判断的词。
(8)(连)表示两件事在时间上前后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