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师地论
【拼音】:yú jiā shī dì lùn
【简体】:瑜伽师地论
【繁体】:瑜伽師地論
网友释义《瑜伽师地论》,又称《瑜伽论》、《十七地论》,为大乘佛教瑜伽行唯识学派及法相宗的根本论书,亦是玄奘西行所取的重要经典。瑜伽师地,意即瑜伽师修行所要经历的境界(十七地),故亦称《十七地论》。相传为弥勒菩萨口述,无著记录。汉传佛教以此经为弥勒所造慈氏五经之一,藏传佛教传统上认定此论的作者为无著。
辞典修订版佛教典籍。无着者。唐代玄奘译,百卷。内容总述唯识理论及瑜伽行者修行的经验历程、成就的果位。是瑜伽行派的根本论典。本论在玄奘之前已有部分的汉译,如北凉昙无谶译的《菩萨地持经》十卷、南朝宋求那跋陀罗译的《菩萨戒经》九卷、南朝陈真谛译的《决定藏论》三卷皆是。也称为「十七地论」。
读音:yú
[yú]
(1)(名)〈书〉美玉。
(2)(名)〈书〉玉的光彩:瑕~|瑕~互见|瑕不掩~。
读音:qié,jiā,gā
[jiā]
[ qié ]1. 〔伽南香〕沉香。
2. 〔伽蓝〕梵语“僧伽蓝摩”的简称,指僧众所住的园林,后指佛寺。
[ jiā ]1. 〔伽倻〕朝鲜乐器名,有些像中国的筝。
[ gā ]1. 〔伽马射线〕即“丙种射线”,镭和其他一些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放出的射线,应用于工业和医学等领域。
读音:shī
[shī]
1. 教人的人:老师。导师。师傅。师生。师徒。师德。良师益友。好(
)为人师。2. 擅长某种技术的人:工程师。医师。技师。
3. 效法:师法古人。
4. 榜样:师范。
5. 指由师徒或师生关系产生的:师母。师兄。师弟。师妹。
6. 对和尚或道士的尊称:法师。禅师。
7. 军队:会师。出师。
8. 军队的编制单位,团或旅的上一级:师长。师座。
9. 一国的首都:京师。
10. 姓。
读音:dì,de
[dì]
[ dì ]1. 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说。
2. 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质。地壳。
3. 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地。地下。
4. 地球表面的土壤:土地。田地。地政。地主。
5. 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地区。此地。
6. 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地板。地毯。
7. 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地点。目的地。
8. 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地以处。
9. 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地。境地。心地。
10. 底子:质地。
[ de ]1. 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慢慢地走。
读音:lùn,lún
[lùn]
[ lùn ]1. 分析判断事物的道理:论断。论点。论辩。论据。论者。议论。讨论。辩论。
2. 分析阐明事物道理的文章、理论和言论:理论。舆论。专论。社论。
3. 学说,有系统的主张:系统论。
4. 看待:一概而论。
5. 衡量,评定:论罪。论功行赏。
6. 按照:论件。论资排辈。
7. 姓。
[ lún ]1. 古同“伦”,条理。
2. 〔论语〕中国古书名,内容主要是记载孔子及其门人的言行。
3. 古同“抡”,挑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