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造
【拼音】:yī zào
【注音】:一ㄗㄠˋ
【结构】:一(独体结构)造(半包围结构)
词语解释一次拜访。一次;一下子。犹一番。粤中谓稻一熟曰一造。见清·钮琇《觚賸•语字之异》。一造[yīzào]⒈一次拜访。一次;一下子。犹一番。粤中谓稻一熟曰一造。见清·钮琇《觚賸·语字之异》。
基础解释一次拜访。一次;一下子。犹一番。粤中谓稻一熟曰一造。见清·钮琇《觚賸•语字之异》。
引证解释⒈一次拜访。《南史·刘訏传》:“陈留阮孝绪博学隐居,不交当世,恒居一鹿牀,环值竹木,寝处其中,时人造之,未尝见也。引訏经一造,即顾以神交。”⒉一次;一下子。引宋叶适《陈叔向墓志铭》:“然仁必有方,道必有等,未有一造而尽获也。”《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这银子难道不许你使用;但不可一造的用尽了,又来寻我。”⒊犹一番。引《醒世姻缘传》第六十回:“扎挣着去取鞭子,那两只肐膊甚么是抬得起来,只得发恨了一造罢了。”⒋粤中谓稻一熟曰一造。见清钮琇《觚賸·语字之异》。
网络解释一造一造,拼音yīzào,是指一次拜访。
综合释义一次拜访。《南史·刘訏传》:“陈留阮孝绪博学隐居,不交当世,恒居一鹿牀,环值竹木,寝处其中,时人造之,未尝见也。訏经一造,即顾以神交。”一次;一下子。宋叶适《陈叔向墓志铭》:“然仁必有方,道必有等,未有一造而尽获也。”《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这银子难道不许你使用;但不可一造的用尽了,又来寻我。”犹一番。《醒世姻缘传》第六十回:“扎挣着去取鞭子,那两只肐膊甚么是抬得起来,只得发恨了一造罢了。”粤中谓稻一熟曰一造。见清钮琇《觚賸·语字之异》。
网友释义一造,拼音yīzào,是指一次拜访。
汉语大词典(1).一次拜访。《南史·刘吁传》:“陈留阮孝绪博学隐居,不交当世,恒居一鹿床,环值竹木,寝处其中,时人造之,未尝见也。吁经一造,即顾以神交。”(2).一次;一下子。宋叶适《陈叔向墓志铭》:“然仁必有方,道必有等,未有一造而尽获也。”《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这银子难道不许你使用;但不可一造的用尽了,又来寻我。”(3).犹一番。《醒世姻缘传》第六十回:“扎挣着去取鞭子,那两只胳膊甚么是抬得起来,只得发恨了一造罢了。”(4).粤中谓稻一熟曰一造。见清钮琇《觚剩·语字之异》。
其他释义1.一次拜访。2.一次;一下子。3.犹一番。4.粤中谓稻一熟曰一造。见清钮琇《觚剩.语字之异》。
1.先前的海报里,甄子丹身披盔甲手握长刀,加上长及胸际的美髯以及标准的关公“红脸”扮相,这一造型也很符合人们对关羽“武圣人”形象的想象。
2.这是非常悲哀的,因为被深深爱着和共舞着的接着逆转成每一造物为了自己的温饱和利益都去剥夺它随时间所有剩下的生命。
3.今日是小年,小年要辞灶,让我为你造新灶:一造健康灶,烧得身体棒棒;二造财富灶,烧得财源滚滚;三造幸福灶,烧得快乐连连!祝:小年夜快乐!
4.内部思想不统一,造成的恶果比洪水猛兽还要厉害。
5.温州历史上以手工业发达著称,是青瓷发源地之一,造纸、造船、丝绸、绣品、漆器、鞋革等在我国历史上均有一定地位。
6.有了锄头的精心耕作,田地里的禾稻黄了一造又一造,作物绿了一年又一年。
7.小年要辞灶,让我为你造新灶:一造健康灶,烧得身体棒棒;二造财富灶,烧得财源滚滚;三造幸福灶,烧得快乐连连!祝你小年夜快乐!
8.万一造纸厂的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河里,那鱼儿的生命就危在旦夕了。
9.部分回茬麦田在小麦播种前,由于秸秆粉碎、整地、施肥、播种等环节一次完成,小麦播种深浅不一,造成播种质量不高,苗情较差。
10.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造型和纹饰类似的青花双耳瓶。
读音:yī
[yī]
(1)(数)数目;最小的正整数。
(2)(形)同一:~视同仁|咱们是~家人|咱们~路走|这不是~码事。
(3)(形)另一:番茄~名西红柿。
(4)(形)全;满:~冬|~生|~路平安|~屋子人|~身的汗。
(5)(形)专一:~心~意。
(6)(副)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
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歇|笑~笑。
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歇~歇|笑~笑。
c)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
(7)(副)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结果):~跳跳了过去|~脚把它踢开。
(8)(副)一旦;一经:~失足成千古恨。
(9)(助)〈书〉用在某些词前加强语气:~何速也|为害之甚;~至于此!
(10)(名)初次,第一次。
读音:zào
[zào]
(1)(动)做;制作:创~|建~|~纸。
(2)(动)假编;捏造:~谣。
(3)(名)指相对两方面的人;法院里专用于诉讼的两方:两~|甲~。
(4)(量)〈方〉农作物的收成或收成的次数:早~|一年三~。
(5)(动)前往;到:~访|登峰~极。
(6)(动)成就:~诣|深~。
(7)(动)培养:可~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