牲玉
【拼音】:shēng yù
【注音】:ㄕㄥㄩˋ
【结构】:牲(左右结构)玉(独体结构)
词语解释1.供祭祀用的牺牲和玉器。牲玉[shēngyù]⒈供祭祀用的牺牲和玉器。
基础解释供祭祀用的牺牲和玉器。
引证解释⒈供祭祀用的牺牲和玉器。引《左传·昭公十八年》:“郑国有灾,晋君、大夫不敢寧居,卜筮走望,不爱牲玉。”《国语·鲁语上》:“余不爱衣食於民,不爱牲玉於神。”韦昭注:“牲,牺牲;玉,珪璧,所以祭祀也。”唐李白《为宋中丞祭九江文》:“牲玉有礼,祀典无亏。”王琦注:“玉,告神时荐於座之玉器,与牲币俱陈者。”康有为《大同书》甲部第二章:“望走羣祀,歌舞牲玉,神巫则肥,农夫则酷。”
网络解释牲玉shēngyùㄕㄥㄧㄩˋ
综合释义供祭祀用的牺牲和玉器。《左传·昭公十八年》:“郑国有灾,晋君、大夫不敢寧居,卜筮走望,不爱牲玉。”《国语·鲁语上》:“余不爱衣食於民,不爱牲玉於神。”韦昭注:“牲,牺牲;玉,珪璧,所以祭祀也。”唐李白《为宋中丞祭九江文》:“牲玉有礼,祀典无亏。”王琦注:“玉,告神时荐於座之玉器,与牲币俱陈者。”康有为《大同书》甲部第二章:“望走羣祀,歌舞牲玉,神巫则肥,农夫则酷。”
汉语大词典供祭祀用的牺牲和玉器。《左传·昭公十八年》:“郑国有灾,晋君、大夫不敢宁居,卜筮走望,不爱牲玉。”《国语·鲁语上》:“余不爱衣食于民,不爱牲玉于神。”韦昭注:“牲,牺牲;玉,圭璧,所以祭祀也。”唐李白《为宋中丞祭九江文》:“牲玉有礼,祀典无亏。”王琦注:“玉,告神时荐于座之玉器,与牲币俱陈者。”康有为《大同书》甲部第二章:“望走群祀,歌舞牲玉,神巫则肥,农夫则酷。”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涉及吃喝;“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涉及钱财。
读音:shēng
[shēng]
(1)(名)家畜:~口。
(2)(名)古代祭神用的牛、羊、猪等:献~。
读音:yù
[yù]
(1)(名)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
(2)(形)比喻洁白或美丽:~颜|亭亭~立。
(3)敬辞;指对方身体或行动:~音|~照。
(4)(Yù)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