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嘴弄舌
【拼音】:tiáo zuǐ nòng shé
【注音】:ㄊ一ㄠˊㄗㄨㄟˇㄋㄨㄥˋㄕㄜˊ
【词性】:成语。
【简体】:调嘴弄舌
【繁体】:調嘴弄舌
词语解释指耍嘴皮子,搬弄是非。调嘴弄舌[tiáozuǐnòngshé]⒈耍嘴皮子,搬弄是非。
引证解释⒈耍嘴皮子,搬弄是非。引《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这早晚,东方将亮了,还不梳妆完,尚兀子调嘴弄舌!”亦作“调嘴调舌”。《金瓶梅词话》第四八回:“打的经济鯽鱼般跳。駡道:‘怪短命!谁和你那等调嘴调舌的!’”王镇《枪》第四幕:“你们调嘴调舌的搞什么鬼呀?”
综合释义调嘴:耍嘴皮。指背地里说人闲话,搬弄是非。你出去了几时,那杜兴十分放肆,不时进来~,要来欺骗我,没些尊卑。◎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四回
国语辞典说长道短,搬弄是非。《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这早晚,东方将亮了,还不梳妆完,尚兀子调嘴弄舌。」也作「调唇弄舌」、「调舌弄唇」、「调嘴调舌」、「调嘴学舌」。调嘴弄舌[diàozuǐnòngshé (又音)tiáozuǐnòngshé]⒈说长道短,搬弄是非。也作「调唇弄舌」、「调舌弄唇」、「调嘴调舌」、「调嘴学舌」。引《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这早晚,东方将亮了,还不梳妆完,尚兀子调嘴弄舌。」成语解释调嘴弄舌
成语词典版修订本参考资料:说长道短,搬弄是非。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这早晚,东方将亮了,还不梳妆完,尚兀子调嘴弄舌。亦作调唇弄舌、调舌弄唇、调嘴调舌、调嘴学舌。
出处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这早晚,东方将亮了,还不梳妆完,尚兀子调嘴弄舌!”
其他释义调嘴:耍嘴皮。指背地里说人闲话,搬弄是非。
1.你出去了几时,那杜兴十分放肆,不时进来调嘴弄舌,要来欺骗我,没些尊卑。◎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四回
读音:tiáo,diào
[tiáo]
[ tiáo ]1. 搭配均匀,配合适当:调和。调谐。风调雨顺。饮食失调。
2. 使搭配均匀,使协调:调配。调味。
3. 调停使和解(调解双方关系):调停。调处。
4. 调剂:以临万货,以调盈虚。
5. 调理使康复:调养。调摄。
6. 调教;训练:有膂力,善调鹰隼。
7. 挑逗;戏弄:调笑。调情。调戏。酒后相调。
[ diào ]1. 乐曲;乐谱:曲调。采菱调。
2. 乐曲定音的基调或音阶:C大调。五声调式。
3. 语音上的声调:调号。调类。
4. 说话的腔调:南腔北调。
5. 口气;论调:一副教训人的调。两人人的发言是一个调。
6. 人所蕴含或显露出来的风格、才情、气质:情调。格调。
7. 选调;提拨:从基层调选干部。
8. 调动:岗位调整。
9. 征集;征调:调有余补不足。
10. 调查:调研。内查外调。
11. 提取、调取(文件、档案等):调档。
12. 调换:调座位。
读音:zuǐ
[zuǐ]
(1)(名)口的通称
(2)(名)(~儿)形状或作用像嘴的东西:奶~儿|壶~儿|烟~儿。
(3)(动)说话:别多~。
读音:nòng,lòng
[nòng]
[ nòng ]1. 玩耍,把玩:摆弄。玩弄。弄臣(帝王所亲近狎昵的臣子)。弄潮儿。戏弄。弄瓦(“瓦”是原始的纺锤,古代把它给女孩子玩,意为生女儿)。弄璋(“璋”是一种玉器,古代把它给男孩子玩。意为生儿子)。
2. 做,干:弄假成真。弄明白。
3. 设法取得:弄点钱花。
4. 搅扰:这事弄得人心惶惶。
5. 耍,炫耀:搔首弄姿。
6. 不正当地使用:弄权。弄手段。捉弄。
7. 奏乐或乐曲的一段、一章:弄琴。梅花三弄。
8. 古代百戏乐舞中指扮演角色或表演节目。
[ lòng ]1. 方言,小巷,胡同:弄堂。里弄。
读音:shé
[shé]
(1)(名)舌头。
(2)(名)像舌头的东西:火~。
(3)(名)铃或铎中的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