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赂
【拼音】:huò lù
【注音】:ㄏㄨㄛˋㄌㄨˋ
【结构】:货(上下结构)赂(左右结构)
【简体】:货赂
【繁体】:貨賂
词语解释1.财物。2.犹贿赂。货赂[huòlù]⒈财物。⒉犹贿赂。
基础解释财物。犹贿赂。
引证解释⒈财物。引《荀子·富国》:“将脩小大强弱之义以持慎之,礼节将甚文,珪璧将甚硕,货赂将甚厚,所以説之者,必将雅文辩慧之君子也。”《史记·项羽本纪》:“汉击之,大破楚军,尽得楚国货赂。”⒉犹贿赂。引《管子·七臣七主》:“故君法则主位安,臣法则货赂止,而民无姦。”《汉书·杨恽传》:“货赂流行,传相放效。”元刘祁《归潜志》卷七:“省庭天下仪表,如用胥吏,定行货赂混淆,用进士,清源也。”
网络解释货赂货赂,汉语词汇。
释义(1).财物。(2).犹贿赂。
综合释义财物。《荀子·富国》:“将脩小大强弱之义以持慎之,礼节将甚文,珪璧将甚硕,货赂将甚厚,所以説之者,必将雅文辩慧之君子也。”《史记·项羽本纪》:“汉击之,大破楚军,尽得楚国货赂。”犹贿赂。《管子·七臣七主》:“故君法则主位安,臣法则货赂止,而民无姦。”《汉书·杨恽传》:“货赂流行,传相放效。”元刘祁《归潜志》卷七:“省庭天下仪表,如用胥吏,定行货赂混淆,用进士,清源也。”货赂[huòlù]以财货贿赂。《管子.七臣七主》:「故君法则主位安,臣法则货赂止。」
汉语大词典(1).财物。《荀子·富国》:“将脩小大强弱之义以持慎之,礼节将甚文,圭璧将甚硕,货赂将甚厚,所以说之者,必将雅文辩慧之君子也。”《史记·项羽本纪》:“汉击之,大破楚军,尽得楚国货赂。”(2).犹贿赂。《管子·七臣七主》:“故君法则主位安,臣法则货赂止,而民无奸。”《汉书·杨恽传》:“货赂流行,传相放效。”元刘祁《归潜志》卷七:“省庭天下仪表,如用胥吏,定行货赂混淆,用进士,清源也。”
国语辞典以财货贿赂。货赂[huòlù]⒈以财货贿赂。引《管子·七臣七主》:「故君法则主位安,臣法则货赂止。」
辞典修订版以财货贿赂。《管子.七臣七主》:「故君法则主位安,臣法则货赂止。」
1.诸伶出入宫掖,侮弄缙绅,群臣愤嫉,莫敢出气;亦反有相附托以希恩泽者,四方籓镇争以货赂结之。
2.异善伺候人主意为阿谀,用事三十年,广纳货赂,欺罔视听,远近莫不忿疾。
3.何则?主既暗懦,赵、张兄弟擅权,内结宫掖,外纳货赂,官之高下唯视赂之多少,不择才德,不校勋劳。
4.陈主置妃膝上共决之,由是宦官宗戚内外连结,货赂公行,群臣谏者辄罪斥之。
5.宦官近习,内外连结,援引宗戚,纵横不法,卖官鬻狱,货赂公行;赏罚之命,不出于外。
6.北朝货赂公行,政以贿成,狱以贿生,行贿者亦常使钱。
7.人臣之欺君误国,必自其贪于货赂也。
8.汉王遂入彭城,收羽美人货赂,置酒高会。
9.战士贫,游士富者衰;货赂公行者昧;闻善忽略,记过不忘者暴;所任不可信,所信不可任者浊。
10.尺寸微劳亦望酬,拜恩私室岂知羞?必如奚肹才公道,笑杀纷纷货赂求!州宾复与栾祁往来,范匄闻之,使力士刺杀州宾于家。
读音:huò
[huò]
(1)(名)货币;钱:通~。
(2)(名)货物;商品:百~|订~|销~|~真价实。
(3)(名)指人(骂人的话):笨~|烂~。
(4)(动)出卖:~卖。
读音:lù
[lù]
见〔贿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