潟卤
【拼音】:xì lǔ
【结构】:潟(左右结构)卤(独体结构)
【简体】:潟卤
【繁体】:潟鹵
【拼音】:xì lǔ
词语解释潟卤,舄卤xìlǔ,xìlǔ。(1)含盐碱过多的土地。潟卤,舄卤[xìlǔ,xìlǔ]⒈含盐碱过多的土地。英salinealkalisoil;
汉语大词典亦作“潟卤”。含有过多盐碱成分不适于耕种的土地。《史记·货殖列传》:“故太公望封于营丘,地潟卤。”裴骃集解引徐广曰:“潟卤,咸地也。”元陈基《如皋县》诗:“潟卤尽桑麻,闾阎皆货殖。”明张煌言《山头重建海塘碑记》:“向之膏腴者,仍归潟卤矣。”《明史·徐贞明传》:“每当夏秋淫潦,膏腴变为潟卤。
国语辞典海水所浸渍的土地。潟卤[xìlǔ]⒈海水所浸渍的土地。引元·陈基〈如皋县〉诗:「潟卤尽桑麻,闾阎皆货殖。」
辞典修订版含盐过多,不适宜耕种的海边土地。《史记.卷一二九.货殖传》:「故太公望封于营丘,地泻卤,人民寡。」也称为「舄卤」。
读音:xì
[xì]
咸水浸渍的土地:~卤(盐碱地)。
读音:lǔ
[lǔ]
(1)(名)盐卤;熬盐时剩下的黑色液体;有毒;可使豆浆凝结成豆腐。也叫卤水。
(2)(名)卤素;氟、氯、溴、碘、砹五种元素的统称。也叫卤族。
(3)(动)用盐水加五香或用酱油煮:~口条(卤煮猪舌)。
(4)(名)用肉类、鸡蛋等做汤加淀粉而成的浓汁。
(5)(名)(~儿)饮料的浓汁:茶~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