谴咎
【拼音】:qiǎn jiù
【注音】:ㄑ一ㄢˇㄐ一ㄡˋ
【结构】:谴(左右结构)咎(上下结构)
【繁体】:譴咎
词语解释谴责﹔责罪。谴咎[qiǎnjiù]⒈谴责;责罪。
引证解释⒈谴责;责罪。引《后汉书·刘恺传》:“后尚书案其事,二府并受谴咎,朝廷以此称之。”前蜀杜光庭《李忠顺司徒拜保护章词》:“俗怀咨怨,民抱伤嗟;有一於斯,式彰谴咎。”明曾鹤龄《送许太守还任河间序》:“出纳甚严且密,毫髮不敢有违,违则谴咎立至矣。”
网络解释谴咎谴咎是汉语词汇,是谴责的意思,出自《后汉书·刘恺传》。
综合释义谴责;责罪。《后汉书·刘恺传》:“后尚书案其事,二府并受谴咎,朝廷以此称之。”前蜀杜光庭《李忠顺司徒拜保护章词》:“俗怀咨怨,民抱伤嗟;有一於斯,式彰谴咎。”明曾鹤龄《送许太守还任河间序》:“出纳甚严且密,毫髮不敢有违,违则谴咎立至矣。”
其他释义1.谴责﹔责罪。
读音:qiǎn
[qiǎn]
(动)谴责;对荒谬的行为或言论严正申斥:~告|~责。
读音:jiù
[jiù]
(1)(名)过失;罪:~由自取。
(2)(动)怪罪;处分:既往不~。
(3)(形)凶:体~(吉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