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疸
【拼音】:wèi dǎn
【注音】:ㄨㄟˋㄉㄢˇ
【结构】:胃(上下结构)疸(半包围结构)
词语解释病名。中医称胃部虚热为胃疸。胃疸[wèidǎn]⒈病名。中医称胃部虚热为胃疸。
引证解释⒈病名。中医称胃部虚热为胃疸。引《素问·平人气象论》:“已食如饥者,胃疸。”王冰注:“是则胃热也。热则消穀,故食已如饥也。”
网络解释胃疸胃疸,病名。
综合释义病名。中医称胃部虚热为胃疸。《素问·平人气象论》:“已食如饥者,胃疸。”王冰注:“是则胃热也。热则消穀,故食已如饥也。”
其他释义1.病名。中医称胃部虚热为胃疸。
读音:wèi
[wèi]
(1)(名)消化器官的一部分;能消化食物。
(2)(名)二十八宿之一。
读音:dǎn,da
[dǎn]
[ dǎn ]1. 〔黄疸〕病名,病人的皮肤、黏膜和眼球的巩膜等都呈黄色,是由胆汁的胆红素大量出现在血液中所引起。亦作“黄病”。
[ da ]1. 见“ 疙瘩 ”(gē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