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威怀德
【拼音】:wèi wēi huái dé
【注音】:ㄨㄟˋㄨㄟㄏㄨㄞˊㄉㄜˊ
【词性】:成语。
【简体】:畏威怀德
【繁体】:畏威懷德
词语解释畏:害怕。畏惧其声威,感念其恩德。形容威德兼备,使人敬畏怀念。畏威怀德[wèiwēihuáidé]⒈畏惧声威,感念德惠。语出《国语·晋语八》:“民畏其威,而怀其德,莫能勿从。”
引证解释⒈畏惧声威,感念德惠。引语出《国语·晋语八》:“民畏其威,而怀其德,莫能勿从。”《后汉书·应劭传》:“苟欲中国珍货,非为畏威怀德。”《新唐书·李大亮传》:“臣以为诸称藩请附者,宜羈縻受之,使居塞外,畏威怀德,永为藩臣。”
综合释义怀:思念。畏惧声威,感念德惠。虽奉天子明诏来讨不廷,只要~,不是贪取土地,致害生灵。◎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二回
网友释义畏威怀德的解释是怀:思念。畏惧声威,感念德惠。成语出处《国语·晋语八》:“民畏其威,而怀其德,莫能勿从。”
汉语大词典畏惧声威,感念德惠。语出《国语·晋语八》:“民畏其威,而怀其德,莫能勿从。”《后汉书·应劭传》:“苟欲中国珍货,非为畏威怀德。”《新唐书·李大亮传》:“臣以为诸称藩请附者,宜羁縻受之,使居塞外,畏威怀德,永为藩臣。”
国语辞典语本《左传.僖公十五年》:「德莫厚焉,刑莫威焉,服者怀德,贰者畏刑。」敬畏威势,感怀恩德。畏威怀德[wèiwēihuáidé]⒈语本敬畏威势,感怀恩德。引《左传·僖公十五年》:「德莫厚焉,刑莫威焉,服者怀德,贰者畏刑。」《梁书·卷五四·诸夷传·海南诸国传》:「或泛海三年,陆行千日,畏威怀德,无远不至。」《旧唐书·卷六二·李大亮传》:「其自竖立称藩附庸者,请羁縻受之,使居塞外,必畏威怀德,永为蕃臣。」成语解释畏威怀德
辞典修订版语本《左传.僖公十五年》:「德莫厚焉,刑莫威焉,服者怀德,贰者畏刑。」敬畏威势,感怀恩德。《梁书.卷五四.诸夷传.海南诸国传》:「或泛海三年,陆行千日,畏威怀德,无远不至。」《旧唐书.卷六二.李大亮传》:「其自竪立称藩附庸者,请羁縻受之,使居塞外,必畏威怀德,永为蕃臣。」
成语词典版修订本参考资料:语本左传˙僖公十五年:德莫厚焉,刑莫威焉,服者怀德,贰者畏刑。敬畏威势,感怀恩德。梁书˙卷五十四˙诸夷传˙海南诸国传:或泛海三年,陆行千日,畏威怀德,无远不至。旧唐书˙卷六十二˙李大亮传:其自立称藩附庸者,请羁縻受之,使居塞外,必畏威怀德,永为蕃臣。
出处《国语·晋语八》:“民畏其威,而怀其德,莫能勿从。”
其他释义怀:思念。畏惧声威,感念德惠。
1.所以臣以为,皇上可派大将一员统领第二、第七、第十六及近卫军列阵渭水便桥,先挫敌锋,而后与之议和,岁赐之金帛若干,契丹畏威怀德,自当引去。
2.荒唐,所谓忠义无非是畏威怀德,你怎么看的出来?
3.开广陵、城阳以待吴人,则畏威怀德,望风而从矣。
4.韩霜听说后,对文小龙更是畏威怀德,誓死追随。
5.畏威怀德,打一棒给个枣,李铭对此驾轻就熟。
6.城阳以待吴人,则畏威怀德,望风而从矣。
7.畏威怀德,打一棒给个枣,李铭对此驾轻就熟。【https://www.chazidian.com/zj-114302/查字典造句网】
8.韩霜听说后,对文小龙更是畏威怀德,誓死追随。【查字典https://www。chazidian。com/zj-114302/造句网】
9.虽奉天子明诏来讨不廷,只要畏威怀德,不是贪取土地,致害生灵。◎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二回
读音:wèi
[wèi]
(1)(形)害怕
(2)(动)畏惧。
(3)(动)佩服。
读音:wēi
[wēi]
(名)表现出来的能压服人的力量或使人敬畏的气魄:~风|~势。
读音:huái
[huái]
(1)(名)胸部或胸前:掩着~|小孩在妈妈~里。
(2)(名)心怀;胸怀:壮~|襟~|正中下~。
(3)(动)思念;想念:~乡|~友|~古。
(4)(动)腹中有(胎):~胎|~孕。
(5)(动)心理存有:~恨|不~好意|~有大志。
(6)(Huái)姓。
读音:dé
[dé]
(1)(名)好的品行:美~。
(2)(名)恩惠、好处:感恩戴~。
(3)(名)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