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德
【拼音】:zhì dé
【注音】:ㄓˋㄉㄜˊ
【结构】:至(上下结构)德(左右结构)
【简体】:至德
【繁体】:至德
词语解释最高的道德;盛德。至德[zhìdé]⒈最高的道德;盛德。
引证解释⒈最高的道德;盛德。引《易·繫辞上》:“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论语·泰伯》:“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史记·商君列传》:“论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谋於众。”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荀君清识难尚,钟君至德可师。”
网络解释至德(汉语词汇)至德,汉语词汇。
释义最高的道德;盛德。
综合释义最高的道德;盛德。《易·繫辞上》:“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论语·泰伯》:“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史记·商君列传》:“论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谋於众。”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荀君清识难尚,钟君至德可师。”至德[zhìdé]大德,崇高伟大的德性。《论语.泰伯》:「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文选.王襃.四子讲德论》:「采诗以显至德,歌咏以董其文。」
汉语大词典最高的道德;盛德。《易·系辞上》:“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论语·泰伯》:“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史记·商君列传》:“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荀君清识难尚,钟君至德可师。”
国语辞典大德,崇高伟大的德性。至德[zhìdé]⒈大德,崇高伟大的德性。引《论语·泰伯》:「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文选·王襃·四子讲德论》:「采诗以显至德,歌咏以董其文。」⒉南朝陈后主的年号(西元583~584)。⒊唐朝肃宗的年号(西元756~758)。英语splendidvirtue,majesticmoralcharacter,greatkindness
辞典修订版大德,崇高伟大的德性。《论语.泰伯》:「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文选.王襃.四子讲德论》:「采诗以显至德,歌咏以董其文。」南朝陈后主的年号(公元583~584)。唐朝肃宗的年号(公元756~758)。
法语Ère Shitoku
其他释义1.最高的道德;盛德。
1.季羡林先生亲笔题词的两块牌匾“天道酬勤”和“至德要道”。
2.习见既久,即成陈腐;常道一成不变,持恒即为至德;人心不可测,择交当谨慎。莎士比亚
3.事发后,两名伤者被送往附近的比科尔医疗中心,现已脱离危险;遇难者遗体则被运送至德尔卡门殡仪馆。
4.这不打紧,如今官家又悬一口上方剑在至德殿上,有旨说再有敢奏招安梁山泊者,立斩不赦。
5.联赛志愿者及未骑车的车友搭车到张江地铁站集合,骑车的车友请骑至德国中心,那里有人负责装车。
6.‘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
7.“报本尊亲是谓至德要道,光前裕后所望孝子顺孙。
8.先王有至德要道,以训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
9.认为,孝顺父母,尊重兄长,是为人的根本,是天经地义的至德要道,是百行之本,万善之先。
10.国学大师季羡林亲笔题词“天道酬勤”、“至德要道”,以表彰他们在高考中取得的好成绩,并寄语希望他们今后努力学习最精要的道理。
读音:zhì
[zhì]
(1)(动)到:~今|~此|~死不屈。
(2)(动)至于:甚~。
(3)(副)极;最:~迟|~毒|~理|~亲|~上|~圣|~孝|~仁。
读音:dé
[dé]
(1)(名)好的品行:美~。
(2)(名)恩惠、好处:感恩戴~。
(3)(名)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