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崩地陷
【拼音】:shān bēng dì xiàn
【注音】:ㄕㄢㄅㄥㄉ一ˋㄒ一ㄢˋ
【词性】:成语。
【简体】:山崩地陷
【繁体】:山崩地陷
词语解释亦作“山崩地塌”。山崩地陷[shānbēngdìxiàn]⒈亦作“山崩地塌”。
引证解释⒈亦作“山崩地塌”。山岳崩倒,大地塌陷。引《三国演义》第九四回:“忽然一声响,如山崩地陷,羗兵俱落于坑堑之中。”蔡东藩《两晋演义》第九回:“又越年,淮南、寿春大水,山崩地陷。”鲁迅《华盖集续编·马上日记之二》:“革命时代总要有许多文艺家萎黄,有许多文艺家向新的山崩地塌般的大波冲进去。”
综合释义山岳崩倒,大地塌陷。士隐意欲也跟了过去,方举步时,忽听一声霹雳,有若~。◎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
汉语大词典亦作“山崩地塌”。山岳崩倒,大地塌陷。《三国演义》第九四回:“忽然一声响,如山崩地陷,羌兵俱落于坑堑之中。”蔡东藩《两晋演义》第九回:“又越年,淮南、寿春大水,山崩地陷。”鲁迅《华盖集续编·马上日记之二》:“革命时代总要有许多文艺家萎黄,有许多文艺家向新的山崩地塌般的大波冲进去。”
国语辞典山岳崩倒,大地陷落。《晋书.卷四.惠帝纪》:「淮南、寿春洪水出,山崩地陷,坏城府及百姓庐舍。」后亦用以形容浩大的声势。《三国演义.第九四回》:「忽然一声响,如山崩地陷,羌兵俱落于坑堑之中。」也作「山崩地裂」、「山崩地坼」。山崩地陷[shānbēngdìxiàn]⒈山岳崩倒,大地陷落。后亦用以形容浩大的声势。也作「山崩地裂」、「山崩地坼」。引《晋书·卷四·惠帝纪》:「淮南、寿春洪水出,山崩地陷,坏城府及百姓庐舍。」《三国演义·第九四回》:「忽然一声响,如山崩地陷,羌兵俱落于坑堑之中。」成语解释山崩地陷
成语词典版修订本参考资料:山岳崩倒,大地陷落。晋书˙卷四˙惠帝纪:淮南、寿春洪水出,山崩地陷,坏城府及百姓庐舍。后亦用以形容浩大的声势。三国演义˙第九十四回:忽然一声响,如山崩地陷,羌兵俱落于坑堑之中。亦作山崩地裂、山崩地坼。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四回:“忽然一声响,如山崩地陷,羌兵俱落于坑堑之中。”
其他释义山岳崩倒,大地塌陷。
1.山崩地陷的威力使人目为之眩,我一只手紧紧抓住石壁,另一只手抱住叶亦心的尸体,不敢稍动,惟恐也随着身后崩塌的山体落下鬼洞之中。
2.话说这世上本没有神仙,然人们常见电闪雷鸣,火烧四野,山崩地陷,洪水泛滥,一切是天灾或是人祸?未可知也。
3.状似三团连环银光,乃聚敛月魄寒精炼成,威力大得惊人,一经爆炸,方圆数百里内山崩地陷,奇冷无比,所有生物全数毁灭,不震成粉碎,也都冻成坚冰,休想活命。
4.血腥味引来了几只妖兽,在杂乱的山崩地陷中依然让人惊恐。
5.再以后,不知又历过多少次浩劫,终于被它守到了又一次巨变,山崩地陷,沧海桑田。
6.还没等众人惊醒,顿时间又是山崩地陷,只见山壁上射出九道金光,晃得人睁不开眼。
7.天雷勾动地火,一声轰鸣似山崩地陷。
8.还没等众人惊醒,顿时间又是山崩地陷,只见山壁上射出九道金光,晃得人睁不开眼。(查字典造句https://www.chazidian.com)
9.士隐意欲也跟了过去,方举步时,忽听一声霹雳,有若山崩地陷。◎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
读音:shān
[shān]
(1)(名)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高~。
(2)(名)形状像山的东西:冰~。
(3)(名)蚕蔟:蚕上~了。
(4)(名)指山墙:房~。
(5)(名)姓。
读音:bēng
[bēng]
1. 倒塌:崩塌。崩坍。崩毁。崩解(
)。崩溃。崩决。崩颓。分崩离析。2. 破裂:崩裂。把气球吹崩了。
3. 崩裂的东西击中:放爆竹崩了手。
4. 败坏:礼坏乐(
)崩。5. 称枪毙:拉出去崩了。
6. 君主时代称帝王死:驾崩。
读音:dì,de
[dì]
[ dì ]1. 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说。
2. 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质。地壳。
3. 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地。地下。
4. 地球表面的土壤:土地。田地。地政。地主。
5. 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地区。此地。
6. 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地板。地毯。
7. 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地点。目的地。
8. 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地以处。
9. 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地。境地。心地。
10. 底子:质地。
[ de ]1. 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慢慢地走。
读音:xiàn
[xiàn]
(1)(名)陷阱。
(2)(动)掉进(泥土等松软的物体里)。
(3)(动)凹进:他的眼窝深~。
(4)(动)陷害:诬~。
(5)(动)被攻破;被占领:失~|攻~|沦~。
(6)(名)缺点: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