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镯
【拼音】:jīn zhuó
【注音】:ㄐ一ㄣㄓㄨㄛˊ
【结构】:金(上下结构)镯(左右结构)
【繁体】:金鐲
词语解释金制的镯子。套在脚腕上的环形饰物。金镯[jīnzhuó]⒈金制的镯子。套在脚腕上的环形饰物。
引证解释⒈即镯。古代军中乐器。“四金”之一。引南朝梁元帝《玄览赋》:“鸣节鼓之金鐲,屯戎车於石城。”《宋史·乐志二》:“以金錞和之,以金鐲节之。”⒉黄金制成的手镯或脚镯。引《老残游记》第五回:“吴氏就从手上抹下一副金鐲子,递给陈头。”⒊金鋜:金制的镯子。套在脚腕上的环形饰物。引宋吴自牧《梦粱录·嫁娶》:“且论聘礼,富贵之家当备三金送之,则金釧、金鋜、金帔坠者也。”
网络解释金镯金镯
综合释义即镯。古代军中乐器。“四金”之一。南朝梁元帝《玄览赋》:“鸣节鼓之金鐲,屯戎车於石城。”《宋史·乐志二》:“以金錞和之,以金鐲节之。”黄金制成的手镯或脚镯。《老残游记》第五回:“吴氏就从手上抹下一副金鐲子,递给陈头。”金鋜:金制的镯子。套在脚腕上的环形饰物。宋吴自牧《梦粱录·嫁娶》:“且论聘礼,富贵之家当备三金送之,则金釧、金鋜、金帔坠者也。”
汉语大词典(1).即镯。古代军中乐器。“四金”之一。南朝梁元帝《玄览赋》:“鸣节鼓之金镯,屯戎车于石城。”《宋史·乐志二》:“以金錞和之,以金镯节之。”(2).黄金制成的手镯或脚镯。《老残游记》第五回:“吴氏就从手上抹下一副金镯子,递给陈头。”金鋜:金制的镯子。套在脚腕上的环形饰物。宋吴自牧《梦粱录·嫁娶》:“且论聘礼,富贵之家当备三金送之,则金钏、金鋜、金帔坠者也。”
其他释义1.金制的镯子。套在脚腕上的环形饰物。
1.那锦盒里除了岳仙儿留下的信,还有星尊的百宝嵌金镯。
2.李靖大惊,望肉上一剑砍去,划然有声,分开肉团,跳出一个小孩儿来,遍体红光,面如傅粉,右手套一金镯,肚皮上围着一块红绫,金光射目。
3.分别的时候,男孩脱下手上的金镯子给妹纸作为定情之物。
4.分开肉球,跳出一个小孩兒来,满地红光,面如傅粉,右手套一金镯,肚腹上围着一塊红绫,金光射目。
5.这次来,小志的父母带来好多当地高档酒店的照片,表示一切以晓晴的喜好为主,还给晓晴带来一副价值不菲的金镯子作为聘礼。
6.秦三奶奶显得有些不耐烦,一件绛红罗镶金的广袖袍已经起了好几处的褶皱,绢扇上垂挂着的玉牌时不时的就要和她手臂上的镶宝龙纹赤金镯亲近一下。
7.两人没有在意,继续往前走,突然,男人迅速起身,从后面抱住一名女性受害人杨某,用刀抵在她的脖子上,顺势就往下撸杨某手上戴着的金镯子。
8.在被抢劫的名单中,也有西藏路妓女苏云仙,她被劫走的物品包括金镯等物。
9.苏永康大婚新娘戴十金镯出嫁。
10.除了金戒指、金项链这些传统产品外,大克数的金条、金镯子成为畅销货。
读音:jīn
[jīn]
1.俗称金子。金属元素,符号Au,原子序数79。赤黄色,有光泽,质软,延展性最强,化学性质稳定,易传热和导电。常用作合金、硬币、装饰品等。通称黄金。
2.金属:五~。
3.钱:现~。助学~。
4.古指用金属制的击乐器:鸣~收兵。~鼓齐鸣。
5.比喻尊贵、珍贵:~口玉言。
6.像金子一样的颜色:~发(fà)。~灿灿。
7.朝代名(1115—1234)。北宋末女真族完颜部领袖阿骨打在中国东北部建立。建都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南),后迁都中都(今北京)、开封。1234年在南宋与蒙古军联合进攻下灭亡。
读音:zhuó
[zhuó]
(名)镯子:手~|金~|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