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火索
【拼音】:dǎo huǒ suǒ
【注音】:ㄉㄠˇㄏㄨㄛˇㄙㄨㄛˇ
【词性】:名词。
【结构】:导(上下结构)火(独体结构)索(上下结构)
【繁体】:導火索
词语解释指以具有一定密度的粉状或粒状黑火药为索芯,以棉线、塑料、纸条和沥青等材料被覆而成的索状起爆器材。导火索[dǎohuǒsuǒ]⒈用以引爆雷管和黑色炸药的线状火具。以黑火药为芯,外缠数层棉、麻和纸。用拉火管、火柴等点燃,燃烧速度每秒约1厘米。
引证解释⒈见“导火綫”。
网络解释导火索(引爆爆炸物的引线)导火索是指以具有一定密度的粉状或粒状黑火药为索芯,以棉线、塑料、纸条和沥青等材料被覆而成的索状起爆器材。它主要用于引燃火雷管或黑火药,也常用作延期电雷管中的延期元件。导火索受外力挤压时,药芯密
汉语大词典见“导火线”。《汉语大词典》:导火线(导火线) 拼音:dǎohuǒxiàn亦称“导火索”。1.俗称药线,用以引爆雷管或黑色火药的引线。爆竹及旧式火器亦多用之。萧军《五月的矿山》第十一章:“每块石头至少要用二斤火药,八个雷管,八公斤导火线。”刘亚舟《男婚女嫁》第二四章:“青年们好象看见一颗拉断了导火线的手榴弹,在嗤嗤冒烟,在呼呼疾转。”(2).比喻促使事变爆发的近因。夏衍《“五四”杂记》:“‘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反对日本侵华的‘二十一条’和抗议巴黎和会同意日本侵占青岛。”刘绍棠《田野落霞》:“今天,高金海所闯的祸,成为一根导火线,他们的争吵总爆发了。”铁竹伟《霜重色愈浓》二三:“一个普通的、具体的外贸纠纷,顷刻之间,就可能变为加剧两国紧张关系的导火索。”
其他释义用以引爆雷管和黑色炸药的线状火具。以黑火药为芯,外缠数层棉、麻和纸。用拉火管、火柴等点燃,燃烧速度每秒约1厘米。
近义词 导火线
1.不能只关注导火索,挽回感情从根本上找原因。
2.争端的导火索是一群鲜为人知的岛屿。
3.我觉得,这种情况肯定是你平时爱发脾气,有点无理取闹吧。而你男朋友应该是一个内向的人,平时都忍着,而前两天你数落他刚好成了导火索,他以此为借口提出分手。这个时候要挽回,就得拿出诚意了,就说以前自己不懂事,以后会好好体谅他,关心他,共同营造幸福生活。
4.买来幸运水,快乐石和开心粉,按比例混合,插上导火索。点燃引线,扔向了辛苦一周的你,炸飞了你的烦恼与劳累,使你获得幸福与欢乐。祝你周末愉快!
5.这似乎正是导致总检查长调查的导火索。
6.遗迹之间的能量冲突是战争的导火索,因为一方出现,另一方的遗迹能量就会相应的颓落。
7.众人闻声都趴下了,王国庆从背包里掏出一个手榴弹,把手榴弹的导火索圈圈套在手指上,然后奋力扔向丧尸堆里。
8.陈女士也曾想过和丈夫和好,但因为丈夫经常出去跳舞不顾家等原因,两人矛盾不断,而今年过年“走娘家”又成为二人矛盾激化的导火索。
9.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你爸爸烧毁我们龙府三栋豪华大楼,也就是因你这事儿为导火索,引燃你们柳家的夙怨新仇。
10.相反,如果一个组织恪守陈规,企图用一劳永逸的管理方式,发展战略来经营,技术范式的转变无疑是这种组织灭亡的导火索。
读音:dǎo
[dǎo]
1.引导;疏导:~航。~游。先~。倡~。~淮入海。因势利~。
2.传导:~热。~电。半~体。
3.开导:教~。指~。训~。
4.导演:~戏。执~。
5.姓。
读音:huǒ
[huǒ]
(1)(~儿)物体燃烧时所发的光和焰。
(2)指枪炮弹药:~器|~力|军~|走~。
(3)火气:上~|败~。
(4)形容红色:~红|~鸡。
(5)比喻紧急:~速|~急。
(6)(~儿)比喻暴躁或愤怒:~性|冒~|心头~起。
(7)同“伙”。
(8)(Huǒ)姓。
读音:suǒ
[suǒ]
1.大绳子或大链子:船~。绳~。麻~。绞~。铁~桥。
2.姓。
3.搜寻;寻找:搜~。遍~不得。
4.要;取:~取。~还。~价。
5.孤单:离群~居。
6.寂寞;没有意味:~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