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聘
【拼音】:lǐ pìn
【注音】:ㄌ一ˇㄆ一ㄣˋ
【结构】:礼(左右结构)聘(左右结构)
【简体】:礼聘
【繁体】:禮聘
词语解释礼聘lǐpìn。(1)以尊敬的方式聘请。礼聘[lǐpìn]⒈以尊敬的方式聘请。英inviteorengagesb.inapolite,respectfulway;courteouslyinvite;
基础解释[inviteorengagesbinapolite,respectfulway;courteouslyinvite]以尊敬的方式聘请。
引证解释⒈以礼征聘。引《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帝手敕招之,锡以鹿皮巾,后屡加礼聘,并不出。”⒉备礼聘娶。引《北史·蠕蠕传》:“初婚之吉,敦崇礼聘,君子所以重人伦之本。”《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今有台州府天台县儒生韩子文礼聘为妻,实出两愿。”
网络解释礼聘礼聘,指以尊敬的方式聘请。
综合释义以礼征聘。《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帝手敕招之,锡以鹿皮巾,后屡加礼聘,并不出。”备礼聘娶。《北史·蠕蠕传》:“初婚之吉,敦崇礼聘,君子所以重人伦之本。”《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今有台州府天台县儒生韩子文礼聘为妻,实出两愿。”礼聘[lǐpìn]以礼聘请。《南史.卷七六.隐逸传下.陶弘景传》:「帝手敕招之,锡以鹿皮巾。后屡加礼聘,并不出。」礼聘[lǐpìn]用礼貌或优厚的方式、条件聘请人。【造句】为改善师资,校方以重金礼聘各校名师到校任教。
汉语大词典(1).以礼征聘。《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帝手敕招之,锡以鹿皮巾,后屡加礼聘,并不出。”(2).备礼聘娶。《北史·蠕蠕传》:“初婚之吉,敦崇礼聘,君子所以重人伦之本。”《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今有台州府天台县儒生韩子文礼聘为妻,实出两愿。”
国语辞典以礼聘请。礼聘[lǐpìn]⒈以礼聘请。引《南史·卷七六·隐逸传下·陶弘景传》:「帝手敕招之,锡以鹿皮巾。后屡加礼聘,并不出。」近聘请
辞典修订版以礼聘请。《南史.卷七六.隐逸传下.陶弘景传》:「帝手敕招之,锡以鹿皮巾。后屡加礼聘,并不出。」
辞典简编版用礼貌或优厚的方式、条件聘请人。 【造句】为改善师资,校方以重金礼聘各校名师到校任教。
其他释义1.以礼征聘。2.备礼聘娶。
1.以豪门大族的女子和士宦人家美名远播的女子为主体,朝廷按例每五年要进行一次挑选,然后礼聘入宫。
2.园内最负盛名的是歌舞戏院,表演气焰清新,不单可以赏识到震撼人心的原居民鼓乐,表演濒临尾声时,台上的原居民还会礼聘台下男士,摹拟排湾勇士迎亲场景,背著女友绕场一周。
3.古人把彩礼称为花红,其实不过就是些酒水绸缎而已,而如今一些落后地区的彩礼已经变身为赤裸裸的金钱,礼聘姑娘的礼仪蜕变成了一种陋习。
4.张相文深为王同春经世奇才折服,回京力荐给农商总长兼导淮督办的张謇,礼聘水利顾问。
5.每次皇帝宴请大臣,都会礼聘出名的烤乳猪厨师即席在众大臣面前表演烤乳猪。
6.若员工不愿意被调到新雇主,或者新雇主不愿意礼聘员工,雇主可动用这合约的斥逐多余员工的条目来解顾员工。
7.据透露,田亮的电影“处女作”片酬不低,导演更用“重金礼聘”来形容田亮的价码。
8.范克平说,宋高宗鉴于内忧外患,听取臣下柬言,礼聘山西平阳府洪铜县太和观道长裴休宁到京城传授兵丁武艺。
9.董事会爱礼聘他们吸引得了又请得起的最知名大师。这是稳妥的赌注,换句话说,是安全的投资。
10.二月丁巳,诏民男二十、女十五以上无夫家者,州县以礼聘娶;贫不能自行者,乡里富人及亲戚资送之;鳏夫六十、寡妇五十、妇人有子若守节者勿强。
读音:lǐ
[lǐ]
(1)(名)社会生活中由于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为大家共同遵守的仪式:婚~|丧~。
(2)(名)表示尊敬的言语或动作:~节|敬~。
(3)(名)礼物:献~|千里送鹅毛;~轻情意重。
读音:pìn
[pìn]
(1)(动)请人担任职务:~请|~任|~用。
(2)(动)〈书〉聘问:报~。
(3)(动)定亲:~礼。
(4)(动)〈口〉女子出嫁:~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