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书
【拼音】:fù shū
【注音】:ㄈㄨˋㄕㄨ
【结构】:复(上中下结构)书(独体结构)
【简体】:复书
【繁体】:復書
词语解释答复来信;亦指回复的信。复书[fùshū]⒈答复来信;亦指回复的信。
引证解释⒈答复来信;亦指回复的信。《孔丛子·杂训》:“子思在鲁,使以书如衞问子上。引子上北面再拜,受书伏读,然后与使者宴,遂为復书。”《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二年》:“詔以右正言富弼为回谢国信使,西上閤门使符惟忠副之,復书曰……”
网络解释复书答复来信;亦指回复的信
综合释义答复来信;亦指回复的信。《孔丛子·杂训》:“子思在鲁,使以书如衞问子上。子上北面再拜,受书伏读,然后与使者宴,遂为復书。”《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二年》:“詔以右正言富弼为回谢国信使,西上閤门使符惟忠副之,復书曰……”答函、回信。也作「覆书」。
汉语大词典答复来信;亦指回复的信。《孔丛子·杂训》:“子思在鲁,使以书如卫问子上。子上北面再拜,受书伏读,然后与使者宴,遂为复书。”《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二年》:“诏以右正言富弼为回谢国信使,西上閤门使符惟忠副之,复书曰……”
国语辞典答函、回信。也作「覆书」。复书[fùshū]⒈答函、回信。也作「覆书」。近回信
其他释义1.答复来信;亦指回复的信。
近义词 回信
1.殿下既为宗室,有维城之责,不荷戈执殳为海内率先,而於是自名,未合天下之议,是以寡君未复书耳。
2.萧观音读后也觉喜欢,不觉其中之诈,便于纸尾复书过去创作的七言绝句《怀古诗》。
3.辽派特史持天祚帝书到金国都与女真议和,阿骨打复书要求辽军迁出黄龙府,黄龙府城归大金所有。
4.修复书口开裂叫“连口”,北京话叫“溜口”。
5.喜欢一个人的时候,每每听到对方只是随意的问话,可到了你的心中,重重的,似乎就有了暧昧的时机,回答了,便可以挑明心思,便可以,逼问他,好或是不好,便可以,把所有重负压给他,作为你暗恋的时光的报复。书海沧生
6.词后,复书云,“妾之敞居十官子巷中,明日父母兄嫂赴江干舅家灯会,十七日方归。
7.如果说之前,楚迟的自作主张,是为了报复书亚怂恿董筱麦收购球队股份的话,那么接下来所发生的事情,就彻彻底底的告诉所有人,什么叫无耻没下限了。
8.玄复书符掷水中,须臾,有大鱼数百头。
9.日政府宣称日本候俄国复书,以西历一月三日为期。
10.总署大惊,复书日使,我朝抚绥藩服,因其请兵,故命将平其内乱。
读音:fù
[fù]
(1)(动)重复:~写|~制。
(2)(形)繁复:~姓|~分数|~比例。
(3)(动)转过去或转回来:反~无常|翻来~去|循环往~。
(4)(动)回答;答复:~信|请即电~。也作覆。
(5)(动)恢复:光~|收~|~婚。
(6)(动)报复:~仇。
(7)(副)再;又:旧病~发|死灰~燃|死而~苏|一去不~返。
读音:shū
[shū]
(1)(动)写字;记录;书写:大~特~。振笔直~。
(2)(名)字体:隶~。
(3)(名)装订成册的著作:一本~。
(4)(名)书信:家~。
(5)(名)文件: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