孽海花
【拼音】:niè hǎi
【注音】:ㄋ一ㄝˋㄏㄞˇㄏㄨㄚ
【结构】:孽(上下结构)海(左右结构)花(上下结构)
词语解释《孽海花》是清末民初金松岑、曾朴创作的长篇谴责小说。⒈长篇小说。清代曾朴作。三十五回。前六回为金松岑所作,经曾朴修改。以状元金雯青和名妓傅彩云的婚姻为线索,展现同治初年至甲午战争三十年间的晚清社会风貌,对清政府的腐朽和帝国主义的野心作了一定程度的揭露和批判,但描写佚闻艳事过多。小说结构工巧,文采斐然,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
网友释义《孽海花》是清末民初金松岑、曾朴创作的长篇谴责小说。全书35回,最早见于《江苏》杂志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后由曾朴续写而成于1928年前后。小说采用隐喻的手法,以苏州状元金汮和名妓傅彩云的经历为线索,展现了同治初年至甲午战争三十年中国社会政治文化生活的历史变迁。书中笔墨最为集中也最成功的是对封建知识分子与官僚士大夫的刻画,突出虚伪造作和庸腐无能。作为近代历史小说的代表,后世评价甚高。作者采用网状的结构推进故事情节,文笔娟好,明丽如画。鲁迅称许《孽海花》:“结构工巧,文采斐然。”在国际汉学界,该书更是影响颇大,早有英、俄、日等多种文字传世,并获汉学界盛赞。
法语Fleur sur l'océan des péchés
其他释义长篇小说。清代曾朴作。三十五回。前六回为金松岑所作,经曾朴修改。以状元金雯青和名妓傅彩云的婚姻为线索,展现同治初年至甲午战争三十年间的晚清社会风貌,对清政府的腐朽和帝国主义的野心作了一定程度的揭露和批判,但描写佚闻艳事过多。小说结构工巧,文采斐然,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
1.五大奇花者,一曰天仙子,二曰虞美人,三曰念奴娇,四曰孽海花,五曰减字木兰花。
读音:niè
[niè]
(1)(名)邪恶:妖~。
(2)(名)罪恶:造~。
读音:hǎi
[hǎi]
1.大洋靠近陆地的部分,有的大湖也叫海,如青海、里海。
2.比喻连成一大片的很多同类事物:人~。火~。
3.大的(器皿或容量等):~碗。~量。
4.古代指从外国来的:~棠。~枣。
5.极多(后面一般跟“了、啦”等):街上的人可~啦!
6.漫无目标地:~骂。她丢了支笔,~找。
7.毫无节制地:~吃~喝。
8.姓。
读音:huā
[]
(1)(名)(~儿)种子植物的生殖器官;也泛指可供观赏的植物:鲜~|红~|玫瑰~|杜鹃~|种~。
(2)(名)(~儿)样子或形状像花朵的东西:雪~儿|浪~儿|菜~儿|火~儿。
(3)(名)供观赏的烟火:烟~|礼~。
(4)(名)(~儿)痘:天~|种~儿|出~儿。
(5)(名)作战时受的伤:挂~儿。
(6)(名)复杂;不真实的:~招|~言巧语。
(7)(名)颜色错杂:~衣服|~白头发。
(8)(名)模糊不清:眼~。
(9)(名)指棉花:轧~。
(10)用花或花纹装饰的:~车|~坛|~砖|~池|~厅。
(11)比喻女子:姊妹~。
(12)旧社会指妓女或跟妓女有关的:寻~问柳|~街柳巷|~边新闻。
(13)姓。
(14)(动)用;耗费:~费时间|~钱|~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