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海之士
【拼音】:hú hǎi zhī shì
【注音】:ㄏㄨˊㄏㄞˇㄓㄕˋ
【简体】:湖海之士
【繁体】:湖海之士
词语解释意思是指气概豪放之人。出自《三国志·魏志·张邈传》。⒈旧时形容气慨豪放之人。
综合释义《三国志·魏志·张邈传》“陈元龙湖海之士,豪气不除。”湖海之士[húhǎizhīshì]浪迹天涯、四处为家的人。《三国志.卷七.魏书.吕布传》:「陈元龙湖海之士,豪气不除。」
国语辞典浪迹天涯、四处为家的人。湖海之士[húhǎizhīshì]⒈浪迹天涯、四处为家的人。引《三国志·卷七·魏书·吕布传》:「陈元龙湖海之士,豪气不除。」
辞典修订版浪迹天涯、四处为家的人。《三国志.卷七.魏书.吕布传》:「陈元龙湖海之士,豪气不除。」
成语词典版修订本参考资料:浪迹天涯、四处为家的人。三国志˙卷七˙魏书˙吕布传:陈元龙湖海之士,豪气不除。
出处《三国志·魏志·张邈传》:“陈元龙湖海之士,豪气不除。”
其他释义旧时形容气慨豪放之人。
1.水流得很宁静,很随意,在北方湖海之士的眼光里,它甚至带有了过浓的温顺和纤弱,缠绵与妩媚。
2.“为书贾,往来闽粤吴中贸迁,有无所获之息,可给数口,故产虽微而家不乏,及有子克家更傲舍上海,大肆铺张多财善遂致殷富,为人坦夷朴茂,乐善好施,损人便已之事虽小不为,济困扶危之举虽费不屑,湖海之士多啧啧称之。”
读音:hú
[hú]
(1)(名)被陆地围着的大片积水。
(2)(名)指湖州:~笔|~绉。
(3)(名)指湖南、湖北:~广。
读音:hǎi
[hǎi]
1.大洋靠近陆地的部分,有的大湖也叫海,如青海、里海。
2.比喻连成一大片的很多同类事物:人~。火~。
3.大的(器皿或容量等):~碗。~量。
4.古代指从外国来的:~棠。~枣。
5.极多(后面一般跟“了、啦”等):街上的人可~啦!
6.漫无目标地:~骂。她丢了支笔,~找。
7.毫无节制地:~吃~喝。
8.姓。
读音:zhī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读音:shì
[shì]
(1)(名)古代指未婚的男子。
(2)(名)古代介于大夫和庶民之间的阶层。
(3)(名)士人:~农工商。
(4)(名)军人:~气。
(5)(名)军人的一级;在尉以下:上~|中~|下~。
(6)(名)指某些种技术人员:护~|医~。
(7)(名)对人的美称:女~|烈~。
(8)(名)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