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一
【拼音】:dǒng yī
【结构】:董(上下结构)一(独体结构)
词语解释统一主持;一统。董一[dǒngyī]⒈统一主持;一统。
引证解释⒈统一主持;一统。引《宋书·索虏传》:“东西齐举,宜有董一。”南朝梁沉约《封授临川等五王诏》:“董一藩政,缉是嘉庸。”
网络解释董一董一,字古穆,号佛魔道人,斋号悲欣交集馆。工书,好古,述而不作。
汉语大词典统一主持;一统。《宋书·索虏传》:“东西齐举,宜有董一。”南朝梁沈约《封授临川等五王诏》:“董一藩政,缉是嘉庸。”
其他释义1.统一主持;一统。
1.在我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是同学伸出了援助之手,给予我最大的帮助;在我不高兴时,是同学们给予了我快乐,特别是:杨柳,常乐,王家,董一璇;在我因考试没考好而哭出来的时候,是同学给予我在大的安慰……
2.早已出了衡州地界了,随行的两位镖头一姓董一姓周,都是随文治和李胜宾开创局面的老功臣。
3.客厅深处,还有两具银器柜被他用来存放印章石和古董,一具五屉柜被用来存放上好的宣纸和印章石。
4.老校董一生无儿无女,原本总建筑师认为老校董一生积蓄肯定会归他这个唯一亲人拥有,却哪知道老校董临死的时候,只交给总建筑师一片枫叶便溘然长逝。
5.心念这赵董一定是要见的,已猜测出她有极强的国际腕力,才搞得到走俏的产品,拥有市场地位和份额。
6.孟德,讨董一事,事关天子性命,不可轻急,更何况盟军此时却已是人马困乏,兵法云穷寇勿追,这贸然进兵,恐非良策!
7.因为各地诸侯叩关讨董,一方面本地军事力量薄弱,一方面为了征集粮草军资又过分逼迫百姓,使得黄巾军再一次有了号召力。
8.原来是人家董一元雪夜度墨山,袭蒙古炒花帐,大获。
9.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是同学伸出了援助之手,给予我最大的帮助;在我不高兴时,是同学们给予了我快乐,特别是:杨柳,常乐,王家,董一璇;在我因考试没考好而哭出来的时候,是同学给予我在大的安慰……
10.经审计,这一地块开发建设项目预计最终盈利5207万多元,董一麟以该项目“利润”形式送给张新贿赂款2522万多元。
读音:dǒng
[dǒng]
(1)(动)监督管理。
(2)(名)董事。
(3)姓。
读音:yī
[yī]
(1)(数)数目;最小的正整数。
(2)(形)同一:~视同仁|咱们是~家人|咱们~路走|这不是~码事。
(3)(形)另一:番茄~名西红柿。
(4)(形)全;满:~冬|~生|~路平安|~屋子人|~身的汗。
(5)(形)专一:~心~意。
(6)(副)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
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歇|笑~笑。
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歇~歇|笑~笑。
c)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
(7)(副)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结果):~跳跳了过去|~脚把它踢开。
(8)(副)一旦;一经:~失足成千古恨。
(9)(助)〈书〉用在某些词前加强语气:~何速也|为害之甚;~至于此!
(10)(名)初次,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