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
【拼音】:jīn yín
【注音】:ㄐ一ㄣ一ㄣˊ
【结构】:金(上下结构)银(左右结构)
【简体】:金银
【繁体】:金銀
词语解释1.指纸锞,冥镪。2.谓印绶。3.黄金和白银。金银[jīnyín]⒈黄金和白银。⒉谓印绶。⒊指纸锞,冥镪。
引证解释⒈黄金和白银。引《列子·周穆王》:“化人之宫,构以金银。”唐韩愈《顺宗实录四》:“尽得其所虏掠金银、妇女等,皆获致其家。”《水浒传》第二二回:“柴进取出些金银,送与武松。”⒉谓印绶。引《后汉书·班超传》:“今臣幸得奉节带金银护西域。”李贤注:“金银,谓印也。金印紫綬,银印青綬也。”⒊指纸锞,冥镪。引《金瓶梅词话》第八四回:“金炉内炷了香,焚化了纸马金银。”
网络解释金银金银,为唐家三少(张威)所著第二部长篇小说《狂神》中的角色。
综合释义黄金和白银。《列子·周穆王》:“化人之宫,构以金银。”唐韩愈《顺宗实录四》:“尽得其所虏掠金银、妇女等,皆获致其家。”《水浒传》第二二回:“柴进取出些金银,送与武松。”谓印绶。《后汉书·班超传》:“今臣幸得奉节带金银护西域。”李贤注:“金银,谓印也。金印紫綬,银印青綬也。”指纸锞,冥镪。《金瓶梅词话》第八四回:“金炉内炷了香,焚化了纸马金银。”
汉语大词典(1).黄金和白银。《列子·周穆王》:“化人之宫,构以金银。”唐韩愈《顺宗实录四》:“尽得其所虏掠金银、妇女等,皆获致其家。”《水浒传》第二二回:“柴进取出些金银,送与武松。”(2).谓印绶。《后汉书·班超传》:“今臣幸得奉节带金银护西域。”李贤注:“金银,谓印也。金印紫绶,银印青绶也。”(3).指纸锞,冥镪。《金瓶梅词话》第八四回:“金炉内炷了香,焚化了纸马金银。”
国语辞典黄金与白银。金银[jīnyín]⒈黄金与白银。引《文选·张衡·南都赋》:「琢雕狎猎,金银琳琅。」《三国演义·第二五回》:「以客礼待关公,延之上座,又备绫锦及金银器皿相送。」
辞典修订版黄金与白银。《文选.张衡.南都赋》:「琢琱狎猎,金银琳琅。」《三国演义.第二五回》:「以客礼待关公,延之上座,又备绫锦及金银器皿相送。」
英语bullionpurlfiligreeHoneysuckle Flowerpink goldhoneysuckle flower distillatejewelry storehoneysuckle
其他释义1.黄金和白银。2.谓印绶。3.指纸锞﹐冥镪。
1.他称赞这颗光彩夺目的金银树。
2.失火后,大家帮他抢出了一些财物,什么金银财宝之类的贵重东西都化为灰烬了。
3.歹徒肆无忌惮地冲进了金银店铺。
4.啊!那宫殿真像用金银珠宝堆砌而成:金色的瓦片,红色的大门,富丽堂皇。
5.看着商店那琳琅满目的金银首饰,她就想买。
6.金银滩浴场位于京唐港东侧。
7.为子孙谋求更多的天地和金银不如为他们积德。
8.文明,是这个世界的问候语;美德,是这个世界最美的心灵。文明美德虽没有华丽的外表,但却比金银珠宝更宝贵、更美。如果你拥有这两样,你将成为最美的人。
9.身体是你唯一拥有的独木舟,用来乘风破浪,寻找人生的金银岛。不论何时何处,都要好好管理。简媜
10.看到有些地方中药材售缺,刘坤洲斩钉截铁地命令“快把我们的金银花、板蓝根等药材晒好、打包,随时准备外运支援!”两万多公斤草药堆得小山一样高。
读音:jīn
[jīn]
1.俗称金子。金属元素,符号Au,原子序数79。赤黄色,有光泽,质软,延展性最强,化学性质稳定,易传热和导电。常用作合金、硬币、装饰品等。通称黄金。
2.金属:五~。
3.钱:现~。助学~。
4.古指用金属制的击乐器:鸣~收兵。~鼓齐鸣。
5.比喻尊贵、珍贵:~口玉言。
6.像金子一样的颜色:~发(fà)。~灿灿。
7.朝代名(1115—1234)。北宋末女真族完颜部领袖阿骨打在中国东北部建立。建都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南),后迁都中都(今北京)、开封。1234年在南宋与蒙古军联合进攻下灭亡。
读音:yín
[yín]
(1)(名)一种白色金属。通称银子或白银。
(2)(名)跟货币有关的:~钱|~行|~根|~票。
(3)(名)像银子的颜色:~白|~耳|~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