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时
【拼音】:kuāng shí
【注音】:ㄎㄨㄤㄕˊ
【结构】:匡(半包围结构)时(左右结构)
【简体】:匡时
【繁体】:匡時
词语解释意思是匡正时世;挽救时局。匡时[kuāngshí]⒈匡正时世;挽救时局。
引证解释⒈匡正时世;挽救时局。引《后汉书·荀淑传论》:“平运则弘道以求志,陵夷则濡跡以匡时。”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文义习吏,匡时富国,以取卿相者有矣。”唐吴兢《贞观政要·尊敬师傅》:“多才多蓺,道着於匡时;允文允武,功成於纂祀。”清顾炎武《寄李生云霑时寓曲周僧舍课子衍生》诗:“何如长白山中寺,莫使匡时雅志违。”廖仲恺《幽禁中感赋》诗:“吾生遭不造,芒鞋肆所之;廿载茹酸辛,努力思匡时。”
网络解释匡时匡时,汉语词汇。
释义匡正时世;挽救时局。
综合释义匡正时世;挽救时局。《后汉书·荀淑传论》:“平运则弘道以求志,陵夷则濡跡以匡时。”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文义习吏,匡时富国,以取卿相者有矣。”唐吴兢《贞观政要·尊敬师傅》:“多才多蓺,道着於匡时;允文允武,功成於纂祀。”清顾炎武《寄李生云霑时寓曲周僧舍课子衍生》诗:“何如长白山中寺,莫使匡时雅志违。”廖仲恺《幽禁中感赋》诗:“吾生遭不造,芒鞋肆所之;廿载茹酸辛,努力思匡时。”
汉语大词典匡正时世;挽救时局。《后汉书·荀淑传论》:“平运则弘道以求志,陵夷则濡迹以匡时。”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文义习吏,匡时富国,以取卿相者有矣。”唐吴兢《贞观政要·尊敬师傅》:“多才多蓺,道着于匡时;允文允武,功成于纂祀。”清顾炎武《寄李生云沾时寓曲周僧舍课子衍生》诗:“何如长白山中寺,莫使匡时雅志违。”廖仲恺《幽禁中感赋》诗:“吾生遭不造,芒鞋肆所之;廿载茹酸辛,努力思匡时。”
国语辞典匡正时弊、挽救时局。匡时[kuāngshí]⒈匡正时弊、挽救时局。引《后汉书·卷六二·荀淑传·论曰》:「平运则弘道以求志,陵夷则濡迹以匡时。」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文义习吏,匡时富国,以取卿相者有矣。」
辞典修订版匡正时弊、挽救时局。《后汉书.卷六二.荀淑传.论曰》:「平运则弘道以求志,陵夷则濡迹以匡时。」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文义习吏,匡时富国,以取卿相者有矣。」
其他释义1.匡正时世;挽救时局。
1.书生办报,直言谠论,志士匡时,关心民瘼,但由于使用文言文,深奥难懂,读者局限于士绅和学子。
2.九星连珠,天下生变;动乱之始,英杰辈出;祸乱滔天,匡时济世;兵戈扰攘,沧海横流。
3.曾国藩以匡时济世为人生的旨归,以修身进德为立身之本,采取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无疑是承传了孔孟之道的衣钵,但他同时,也有意识地吸收了老庄哲学的营养。
4.李渔崇尚通俗的戏曲接受观不仅具有建构戏曲理论的价值,而且具有匡时济俗的现实意义。
5.你不要想的太多,奉命救你,是要你以后匡时济世,解民倒悬。
6.有经天纬地之才,济世匡时之略的‘春秋第一相’自然识得。
7.文学的意义是济世匡时,拯救世道人心。
8.匡时济世之德,感荡乾坤;经邦纬俗之勋,光塞宇宙。
9.而在出版界报界获得成功的,往往是那些既有文人式的匡时济世之情怀,又有商人式的持筹握算的精明。
10.爱国忧民,三吏三别惊三界;匡时济世,千怜千爱咏千秋。
读音:kuāng
[kuāng]
(1)(动)〈书〉纠正:~正|~谬。
(2)(动)〈书〉帮助;救:~助。
(3)(动)〈方〉估计:~计|~算。
(4)(动)料
(5)(动)(多见于早期白话):不~。
(6)(动)(Kuānɡ)姓。
读音:shí
[shí]
1.时间(对空间而言):~空观念。
2.时代;时候:古~。唐~。战~。
3.时间单位。旧指时辰,现指小时,即一日(一个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
4.指规定的时间:按~上班。过~作废。
5.季节:四~如春。
6.现在的;当时的:~事。~兴。
7.时俗;时尚:入~。
8.副词。时常:~~。~有错误。
9.有时候:~阴~晴。
10.时机:不误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