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道
【拼音】:tài píng dào
【注音】:ㄊㄞˋㄆ一ㄥˊㄉㄠˋ
【结构】:太(独体结构)平(独体结构)道(半包围结构)
【简体】:太平道
【繁体】:太平道
词语解释汉末道教派别之一。太平道[tàipíngdào]⒈汉末道教派别之一。
引证解释⒈汉末道教派别之一。东汉灵帝熹平间,巨鹿人张角创立后,与弟张宝、张梁同在河北一带传道。道徒手执九节杖画符诵咒,给人治病,十馀年间,在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发展信徒数十万。张角分信徒为三十六方(部),“大方”万馀人,“小方”六七千人,设将帅统率。又收买一些宦官作内应,预定于东汉灵帝中平元年(甲子年)三月五日京内外同时起义。口号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因内奸唐周告密,起义被迫提早。起义者头缠黄巾,故称“黄巾军”。后遭政府军和地主武装镇压而失败,但太平道仍在民间秘密流传。
网络解释太平道张角以黄天为至上神,认为黄神开天辟地,创造出人类,又信奉黄帝和老子,认为黄帝时的天下是太平世界,是人类最美好的事情,在这个太平世界里,既无剥削压迫,也无饥寒病灾,更无诈骗偷盗,人人自由幸福。在此基础上,张角提出了“致太平”理想,这也是太平道的基本教义和宗教理想,太平道创建背景:东汉末年,政治黑暗,民生凋敝。朝廷内,宦官与外戚尔虞我诈,轮番乱政;地方上,豪强地主与割据军阀为非作歹,又逢连年灾荒,以致出现“死相枕藉”、“民相食”的人间惨剧,正是在这种广大民众痛苦万状、已无生路的时势下,冀州巨鹿人张角创立了太平道,组建黄巾军,提出“致太平”的理想,以善道教化百姓,以推翻黑暗的东汉反动统治者为目标,以公正的眼光来看,黄巾军无疑是正义之举。黄巾军经过10个月的战斗,终因缺乏经验而失败。
综合释义汉末道教派别之一。东汉灵帝熹平间,巨鹿人张角创立后,与弟张宝、张梁同在河北一带传道。道徒手执九节杖画符诵咒,给人治病,十馀年间,在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发展信徒数十万。张角分信徒为三十六方(部),“大方”万馀人,“小方”六七千人,设将帅统率。又收买一些宦官作内应,预定于东汉灵帝中平元年(甲子年)三月五日京内外同时起义。口号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因内奸唐周告密,起义被迫提早。起义者头缠黄巾,故称“黄巾军”。后遭政府军和地主武装镇压而失败,但太平道仍在民间秘密流传。太平道[tàipíngdào]东汉末道教派别之一。钜鹿人张角以《太平经》一书的思想为根据,组织太平道,以法术授徒,兼画符诵咒为人治病。
汉语大词典汉末道教派别之一。东汉灵帝熹平间,巨鹿人张角创立后,与弟张宝、张梁同在河北一带传道。道徒手执九节杖画符诵咒,给人治病,十馀年间,在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发展信徒数十万。张角分信徒为三十六方(部),“大方”万馀人,“小方”六七千人,设将帅统率。又收买一些宦官作内应,预定于东汉灵帝中平元年(甲子年)三月五日京内外同时起义。口号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因内奸唐周告密,起义被迫提早。起义者头缠黄巾,故称“黄巾军”。后遭政府军和地主武装镇压而失败,但太平道仍在民间秘密流传。
国语辞典东汉末道教派别之一。巨鹿人张角以《太平经》一书的思想为根据,组织太平道,以法术授徒,兼画符诵咒为人治病。太平道[tàipíngdào]⒈东汉末道教派别之一。巨鹿人张角以《太平经》一书的思想为根据,组织太平道,以法术授徒,兼画符诵咒为人治病。德语BewegungdesGroßenFriedens,gegründetvonZhangJiaoundseinenBrüdernZhangBaoundZhangLiang,istmitderBewegungFünfScheffelReiseinederbeidenerstenbekanntendaoistischenBewegungen
辞典修订版东汉末道教派别之一。钜鹿人张角以《太平经》一书的思想为根据,组织太平道,以法术授徒,兼画符诵咒为人治病。
法语Taiping dao
其他释义1.汉末道教派别之一。东汉灵帝熹平间﹐巨鹿人张角创立后﹐与弟张宝﹑张梁同在河北一带传道。道徒手执九节杖画符诵咒﹐给人治病﹐十馀年间﹐在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发展信徒数十万。张角分信徒为三十六方(部)﹐'大方'万馀人﹐'小方'六七千人﹐设将帅统率。又收买一些宦官作内应﹐预定于东汉灵帝中平元年(甲子年)三月五日京内外同时起义。口号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因内奸唐周告密﹐起义被迫提早。起义者头缠黄巾﹐故称'黄巾军'。后遭政府军和地主武装镇压而失败﹐但太平道仍在民间秘密流传。参见'黄巾军'。
1.太平天国崇拜上帝,反对儒、释、道,形成了中西文化的激烈对抗。
2.黄老学与方仙道的结合,在东汉形成了原始道教——太平道和五斗米道,五斗米道是天师道的前身。
3.《太平经》以阴阳五行学说作为道教思想的哲学基础,在立足阴阳之道阐述其神学宗教教理的同时,涉及了颇为丰富的妇女思想内容。
读音:tài
[tài]
(1)(形)高;大:~湖|~庙。
(2)(形)极;最:~阳。
(3)(形)身份最高或辈份更高的:~师。
(4)(副)表示程度过分:汤~热;烫嘴。
(5)(副)表示程度极高用于赞叹:这方案~好了。
(6)(副)很;用于否定:不~好。
(7)(Tài)姓。
读音:píng
[píng]
(1)(形)表面没有高低凹凸;不倾斜:~坦|~板|路很~。
(2)(动)使平:~了三亩地。
(3)(动)跟别的东西高度相同;不相上下:~槽|~列|~局。
(4)(形)平均;公平:~分|持~之论。
(5)(形)安定:风~浪静|心~气和。
(6)(动)武力镇压;平定:~叛|~乱。
(7)(动)抑止(怒气):你~~气。
(8)(形)经常的;普通的:~时|~淡。
(9)(名)平声:~仄|~上去入。(Pínɡ)姓。
读音:dào
[dào]
1.道路:铁~。大~。人行~。羊肠小~。
2.水流通行的途径:河~。下水~。黄河故~。
3.方向;方法;道理:志同~合。头头是~。以其人之~,还治其人之身。得~多助,失~寡助。
4.道德:~义。
5.技艺;技术:医~。茶~。花~。书~。
6.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尊师重~。传~。卫~士。
7.属于道教的,也指道教徒:~院。~士。~姑。老~。一僧一~。
8.指某些封建迷信组织:一贯~。
9.线条;细长的痕迹:画了两条横~儿,一条斜~儿。
10.姓。
11.我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在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的下面设道。
12.某些国家行政区域的名称。
13.说:~白。能说会~。一语~破。
14.用语言表示(情意):~喜。~歉。~谢。
15.说(跟文言“曰”相当,多见于早期白话)。
16.以为;认为:我~是谁呢,原来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