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回
【拼音】:xuán huí
【注音】:ㄒㄨㄢˊㄏㄨㄟˊ
【结构】:旋(左右结构)回(全包围结构)
【繁体】:旋迴
词语解释旋回xuánhuí。(1)回转;回旋。旋回[xuánhuí]⒈回转;回旋。英cycle;
基础解释回转;回旋
引证解释⒈亦作“旋回”。⒉使回旋。喻指挥。引汉刘向《说苑·尊贤》:“令将军方吞一国之权,提鼓拥旗,被坚执鋭,旋回十万之师,擅斧鉞之诛,慎毋以士之所羞者骄士。”⒊回环;盘旋。见“旋迴”。引《太平御览》卷九四六引南朝齐王琰《冥祥记》:“沙门安法开者,北人也,尝见吴公长三尺,自屋堕地,旋回而去。”唐孟郊《峡哀》诗:“谷号相喷激,石怒争旋迴。”清黄景仁《石鳌坞洞天福地遗址》诗:“青林鬼话昼唧啾,空廊虎跡宵旋回。”
综合释义亦作“旋回”。使回旋。喻指挥。汉刘向《说苑·尊贤》:“令将军方吞一国之权,提鼓拥旗,被坚执鋭,旋回十万之师,擅斧鉞之诛,慎毋以士之所羞者骄士。”回环;盘旋。《太平御览》卷九四六引南朝齐王琰《冥祥记》:“沙门安法开者,北人也,尝见吴公长三尺,自屋堕地,旋回而去。”唐孟郊《峡哀》诗:“谷号相喷激,石怒争旋迴。”清黄景仁《石鳌坞洞天福地遗址》诗:“青林鬼话昼唧啾,空廊虎跡宵旋回。”见“旋迴”。
汉语大词典亦作“旋回”。(1).使回旋。喻指挥。汉刘向《说苑·尊贤》:“令将军方吞一国之权,提鼓拥旗,被坚执锐,旋回十万之师,擅斧钺之诛,慎毋以士之所羞者骄士。”(2).回环;盘旋。《太平御览》卷九四六引南朝齐王琰《冥祥记》:“沙门安法开者,北人也,尝见吴公长三尺,自屋堕地,旋回而去。”唐孟郊《峡哀》诗:“谷号相喷激,石怒争旋回。”清黄景仁《石鳌坞洞天福地遗址》诗:“青林鬼话昼唧啾,空廊虎迹宵旋回。”见“旋回”。
其他释义1.见'旋回'。
1.鸽群盘旋回转,哨口受风角度不一,哨音也强弱轻重有别,尤其是鸽群向左向右轮番回旋时,声响的变化更为明显、悦耳。
2.由于箕状凹陷的扭转沉降效应,盆地陡坡、缓坡、边坡及低隆起,都是形成地层油藏的有利地区,而反旋回岩相带则是这些地区中的重点勘探对象。
3.通过泥岩盖层单层厚度、累计厚度、泥地比、排替压力和超压的分布特征研究得到,大一段下旋回内泥岩盖层综合封闭能力以好和中等为主。
4.基准面旋回下降期和层序界面附近是有利的岩性油气藏分布区。
5.旋回沉积原理适用于始于最早的古生代迄至全新世的沉积物。
6.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又经历了五个构造旋回,有的使境内大面积抬升,全面海退,有的构造旋回是震荡性质的运动,境内地壳时升时降,海水也时有进退。
7.三叠纪,盆地演化经历了一个由拉伸作用形成的断陷盆、构造挤压形成的扰曲盆地和挤压隆升暴露于海面之上的完整构造旋回过程。
8.在六百年前凯旋回国的无敌舰队之后,中国还能再一次快步登上世界舞台吗?
9.通过在胜利油区的工作实践,总结出组合测井曲线对比、相控对比、旋回对比及趋势对比等地层精细对比方法。
10.简化了空间螺旋回转运动过程,通过水动力计算方法进行回转特性分析,估算回转半径。
读音:xuán,xuàn
[xuán]
[ xuán ]1. 转动:旋绕。旋转。旋舞。旋梯。旋律。盘旋。天旋地转。
2. 回,归:凯旋。
3. 不久:旋踵(喻极短的时间,如“旋旋即逝”)。旋即。
4. 表示与各方来往或来往于各方之间:周旋。斡旋。
5. 古同“漩”,漩涡。
6. 姓。
[ xuàn ]1. 打转的:旋风。
2. 临时(做):旋吃旋做。
3. 用车床或刀子转着圈地削:用车床旋零件。把瓜皮旋下去。
读音:huí
[huí]
(1)(动)曲折环绕:~旋|~环|~肠|迂~。
(2)(动)从别处回到原来的地方 :~家|~还|~路|~门|~去。
(3)(动)掉转:~马枪|~头|~升。
(4)(动)答复;回报:~信|~礼|~电|~文。
(5)(动)回禀:~报|~禀。
(6)(动)谢绝;退掉;辞去:~绝|退~|驳~|撤~。
(7)(量)指事情、动作的次数:一~|数~。
(8)(量)说书的一个段落;章回小说的一章:第一~|一百二十~本。
(9)(名)回族。
(10)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