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仙
【拼音】:hǎi xiān
【注音】:ㄏㄞˇㄒ一ㄢ
【结构】:海(左右结构)仙(左右结构)
词语解释锦带花的别名。海仙[hǎixiān]⒈锦带花的别名。
引证解释⒈锦带花的别名。宋王禹偁《海仙花》诗序:“海仙花者,世谓之锦带。引维扬人传云:初得於海州山谷间,其枝长而花密,若锦带然……予谓此花不在海棠下,宜以仙为号,目之锦带,俚孰甚焉。又取始得之地,命曰:海仙。”宋王闢之《渑水燕谈录·事志》:“朐山有花类海棠,而枝长花尤密,惜其不香,无子。既开,繁丽裊嫋,如曳锦带,故淮南人以锦带目之。王元之以其名俚,命之曰:海仙。”
网络解释海仙(植物别称)落叶灌木,高达1-3米;幼枝稍四方形,有2列短柔毛;树皮灰色。芽顶端尖,具3-4对鳞片,常光滑。叶矩圆形、椭圆形至倒卵状椭圆形,长5-10厘米,顶端渐尖,基部阔楔形至圆形,边缘有锯齿,上面疏生短柔毛,脉上毛较密,下面密生短柔毛或绒毛,具短柄至无柄。花单生或成聚伞花序生于侧生短枝的叶腋或枝顶;萼筒长圆柱形,疏被柔毛,萼齿长约1厘米,不等,深达萼檐中部;花冠紫红色或玫瑰红色,长3-4厘米,直径2厘米,外面疏生短柔毛,裂片不整齐,开展,内面浅红色;花丝短于花冠,花药黄色;子房上部的腺体黄绿色,花柱细长,柱头2裂。果实长1.5-2.5厘米,顶有短柄状喙,疏生柔毛;种子无翅。花期4-6月。
综合释义锦带花的别名。宋王禹偁《海仙花》诗序:“海仙花者,世谓之锦带。维扬人传云:初得於海州山谷间,其枝长而花密,若锦带然……予谓此花不在海棠下,宜以仙为号,目之锦带,俚孰甚焉。又取始得之地,命曰:海仙。”宋王闢之《渑水燕谈录·事志》:“朐山有花类海棠,而枝长花尤密,惜其不香,无子。既开,繁丽裊嫋,如曳锦带,故淮南人以锦带目之。王元之以其名俚,命之曰:海仙。”海仙[hǎixiān]
汉语大词典锦带花的别名。宋王禹偁《海仙花》诗序:“海仙花者,世谓之锦带。维扬人传云:初得于海州山谷间,其枝长而花密,若锦带然……予谓此花不在海棠下,宜以仙为号,目之锦带,俚孰甚焉。又取始得之地,命曰:海仙。”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事志》:“朐山有花类海棠,而枝长花尤密,惜其不香,无子。既开,繁丽袅袅,如曳锦带,故淮南人以锦带目之。王元之以其名俚,命之曰:海仙。”
其他释义1.锦带花的别名。
1.神迹贰笑傲花海仙宏穿越火线之纵横地下城。
2.身负血仇,恶名扬四海,仙名震元化,这是一个修仙者眼中蝼蚁的成长故事,他像天地咆哮:没有人可以摆布我的命运。
3.有着彩虹色的鱼鳍和像任何一个凡间女子的夜礼服一样极漂亮的鱼鳞,一位兴高采烈的海仙女从海底出现了,她怀中紧抱着海产珍珠来引诱她陆地上的情人。
4.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幺凤。
5.因为,这里有著名的狮子峰、清凉台、猴子观海、仙人背宝、梦笔生花、飞来石、十八罗汉朝南海等经典的景点。
6.刘海仙望着在初生的朝阳照耀下闪闪发光的黑色城墙,心中大为震撼。
7.两宋之交,金兵南下,金国取代辽国执掌天海仙教以对抗南方江湖义军。
8.怡海仙家东岛上的湖,竟是通过两个大型净水设备直接引入的海水。
9.浙江温州喜得乐塑料制品厂,位于温州市瓯海仙岩仙南工业区内,创建于1990年。
10.武皇后看着一百尺高的山上亭台中陈政一副老僧入定端坐在皇上身边:苏老将军,陈将军真是东海仙人的弟子吗?要是皇上有过三长两短,你也不用回府了。
读音:hǎi
[hǎi]
1.大洋靠近陆地的部分,有的大湖也叫海,如青海、里海。
2.比喻连成一大片的很多同类事物:人~。火~。
3.大的(器皿或容量等):~碗。~量。
4.古代指从外国来的:~棠。~枣。
5.极多(后面一般跟“了、啦”等):街上的人可~啦!
6.漫无目标地:~骂。她丢了支笔,~找。
7.毫无节制地:~吃~喝。
8.姓。
读音:xiān
[xiān]
(1)(名)仙人;神仙:~境。
(2)(形)轻松;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