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首山
【拼音】:xián shǒu shān
【注音】:ㄒ一ㄢˊㄕㄡˇㄕㄢ
【结构】:贤(上下结构)首(上下结构)山(独体结构)
【繁体】:賢首山
词语解释1.山名。在河南省信阳县西南,亦名贤隐山。2.乐府鼓吹曲名。贤首山[xiánshǒushān]⒈山名。在河南省信阳县西南,亦名贤隐山。⒉乐府鼓吹曲名。
基础解释山名。在河南省信阳县西南,亦名贤隐山。乐府鼓吹曲名。
引证解释⒈山名。在河南省信阳县西南,亦名贤隐山。引南朝梁沉约《鼓吹曲·贤首山》:“贤首山,险而峻。”《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二年》:“衍间道夜发,与太子右率萧誄等,径上贤首山,去魏军数里。”⒉乐府鼓吹曲名。引《隋书·音乐志上》:“汉曲《思悲翁》改为《贤首山》,言武帝破魏军於司部,肇王迹也。”
网络解释贤首山贤首山,在河南省信阳县西南亦名贤隐山。
综合释义山名。在河南省信阳县西南,亦名贤隐山。南朝梁沉约《鼓吹曲·贤首山》:“贤首山,险而峻。”《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二年》:“衍间道夜发,与太子右率萧誄等,径上贤首山,去魏军数里。”乐府鼓吹曲名。《隋书·音乐志上》:“汉曲《思悲翁》改为《贤首山》,言武帝破魏军於司部,肇王迹也。”
汉语大词典(1).山名。在河南省信阳县西南,亦名贤隐山。南朝梁沈约《鼓吹曲·贤首山》:“贤首山,险而峻。”《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二年》:“衍间道夜发,与太子右率萧诔等,径上贤首山,去魏军数里。”(2).乐府鼓吹曲名。《隋书·音乐志上》:“汉曲《思悲翁》改为《贤首山》,言武帝破魏军于司部,肇王迹也。”
1.贤首山之战,萧衍大放异彩,郑绍叔时任萧衍的参军,从此认定萧衍是个大英雄,前途不可限量。
读音:xián
[xián]
(1)(形)有德行的;有才能的:~才|~臣|~人|~者。
(2)(名)有德行的人;有才能的人:礼~下士。
(3)(形)敬辞;用于平辈或晚辈:~弟|~侄。
读音:shǒu
[shǒu]
(1)(名)头
(2)(形)第一;最高的:~相|~脑。
(3)(名)首领:~长。
(4)(名)首先:~创。
(5)(动)出头告发:自~。
(6)姓。
(7)(量)用于诗、词、赋;一篇叫一首。
读音:shān
[shān]
(1)(名)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高~。
(2)(名)形状像山的东西:冰~。
(3)(名)蚕蔟:蚕上~了。
(4)(名)指山墙:房~。
(5)(名)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