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黄鱼
【拼音】:xiǎo huáng yú
【注音】:ㄒ一ㄠˇㄏㄨㄤˊㄩˊ
【词性】:名词。
【结构】:小(独体结构)黄(上中下结构)鱼(上下结构)
【繁体】:小黃魚
词语解释黄鱼的一种。鳞大,身体侧扁,背灰褐色,两侧黄色,鳍灰褐色。是我国主要的海产鱼类之一。小黄鱼[xiǎohuángyú]⒈黄鱼的一种。鳞大,身体侧扁,背灰褐色,两侧黄色,鳍灰褐色。是我国主要的海产鱼类之一。
引证解释⒈黄鱼的一种。鳞大,身体侧扁,背灰褐色,两侧黄色,鳍灰褐色。是我国主要的海产鱼类之一。
网络解释小黄鱼小黄鱼(Larimichthyspolyactis)又名小黄花鱼,脊椎动物,硬骨鱼纲,石首鱼科,又名:小鲜、大眼、花色、小黄瓜、古鱼、黄鳞鱼、小春色、金龙、厚鳞仔,也叫“黄花鱼”、“小黄花”。体形似大黄鱼,但头较长,眼较小,鳞片较大,尾柄短而宽,背鳍起点至侧线间具5-6行鳞,金黄色。椎骨28~30块。耳石较大。体长约20余厘米,体长最长可达40cm。体背灰褐色,腹部金黄色。为近海底层结群性洄游鱼类,栖息于泥质或泥沙底质的海区。产卵场在沿岸海区水深10~25米,越冬场一般为40~80米,鱼群有明显的垂直移动现象,黄昏时上升,黎明下降,白昼栖息于底层或近底层。冬季在深海越冬,春季向沿岸洄游,3-6月间产卵,主要以糠虾、毛虾及小型鱼类为食,秋末返回深海。鳔能发声。中国产于东海、黄海、渤海,朝鲜半岛西海岸也有分布。为中国重要经济鱼类。供鲜食或制成咸干品;鳔可制鱼鳔胶;精巢可制鱼精蛋白。
综合释义又称黄花鱼”。鱼纲,石首鱼科。体形如大黄鱼,但尾柄粗短,鳞较大。长@@@@@~@@@@@厘米。白昼底栖,黄昏上浮,黎明下沉。为中国特产经济鱼类。
法语Larimichthys polyactis
其他释义又称“黄花鱼”。鱼纲,石首鱼科。体形如大黄鱼,但尾柄粗短,鳞较大。长16~25厘米。白昼底栖,黄昏上浮,黎明下沉。为中国特产经济鱼类。
1.、牙鲆、高眼鲽、木叶鲽、舌鳎、带鱼、小黄鱼等。
2.小黄鱼洗净后,从鱼背用刀批开去骨,一条小黄鱼批成二片,再批掉胸部肋骨,再将一片鱼再批二块,一条小黄鱼共批成四小块。
3.这里有许多的海鲜,包括小黄鱼、文蛤、泥螺等等。
4.大连的自然资源以海洋资源最具盛名。各种海珍品,如海参、鲍鱼、扇贝、对虾、海蟹、香螺等应有尽有。鱼类中主要有带鱼、小黄鱼、乌鱼、鲽鱼等。大连鸟类种类多,数量大,旅顺老铁山是着名的“鸟山”。附近海域还有中外驰名的蛇岛。
5.如今号称野生小黄鱼其实仅比海蜒大一点点,海蜇十有八九嚼不动。
6.根据近几年市渔业服务总站组织的东部海域渔业资源调查结果,有马胶、小黄鱼、四带鲱鲤等高档鱼种出现,品种结构有了较明显优化。
7.几条小黄鱼在水中调皮地游动。
8.只要黄海周围过高的捕捞力量的存在,小黄鱼资源很难得以恢复并达到最大持续产量。
读音:xiǎo
[xiǎo]
(1)(形)在体积、面积、数量、力量、强度等方面不及一般的或不及比较的对象:~河|地方~|~路。
(2)(副)短时间地:~住|~坐。
(3)(副)稍微:~有才华|牛刀~试。
(4)(形)略微少于;将近:干了~半辈子。
(5)(形)排行最末的:~儿子。
(6)(名)年纪小的人:一家大~|上有老;下有~。
(7)(名)指妾:讨~。
(8)(代)谦辞;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女|~店。
读音:huáng
[huáng]
(1)(形)像丝瓜花或向日葵花的颜色:~布|~花|~色|发~。
(2)(名)指黄河:~泛区|治~|~灾。
(3)(Huánɡ)姓。
(4)(动)〈口〉事情失败或计划不能实现:买卖~了|对象~了|生意~了。
读音:yú
[yú]
(1)(名)生活在水中的脊椎动物:~白|~鳔|~叉|~池|~翅|~虫|~唇|~刺|~冻儿|~肚|~饵|~粉|~缸|~狗|~鼓|~花|~胶|~具|~口|~类|~鳞。
(2)(Yú)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