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龙书院
【拼音】:yún lóng shū yuàn
网友释义云龙书院始建于清康熙六十年(公元1721年),雍正十三年(1735年)徐州知府李根云改建为云龙书院。著名词人、探花冯煦当过院长,进士王钦霖、刘庠当过教师,其学生韩志正曾当选为孙中山大总统时的中华民国国会议员。辛亥革命后,书院为战争所破坏,夷为废墟,前后共存182年。1996年园林部门依史料记载,恢复了白鹿洞、望湖亭、可廊等古建筑,部分再现了云龙书院昔日的风采。2014年,云龙书院重建工程完工。重建的云龙书院位于云龙山西麓半山坡上,在原址重建,由北向南共有七进院落。中轴线依次建有门头、大门、二门、穿堂、讲堂、文昌阁、宜福堂,均为中国古代重檐式建筑,饰以深红色琉璃檐瓦。中轴线两侧还建有三官庙、四贤...
读音:yún
[yún]
(1)(动)说:人~亦~。
(2)古汉语助词:岁~暮矣。
(3)(名)云彩。
(4)(名)指云南。
(5)(Yún)姓。
读音:lóng
[lóng]
(1)(名)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能兴云降雨。
(2)(名)封建时代作为帝王的象征;也把龙字用在帝王使用的东西上。
(3)(名)生物学上指古代一些巨大的爬行动物;如恐龙、翼手龙等。
(4)(名)(Lónɡ)姓。
读音:shū
[shū]
(1)(动)写字;记录;书写:大~特~。振笔直~。
(2)(名)字体:隶~。
(3)(名)装订成册的著作:一本~。
(4)(名)书信:家~。
(5)(名)文件:说明~。
读音:yuàn
[yuàn]
(1)(名)(~子;~儿)房屋前后围起来的空地:场~|当~儿。
(2)(名)某些机关和公共场所的名称:病~|产~|法~。
(3)(名)指学院:国务~|敬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