虬箭
【拼音】:qiú jiàn
【注音】:ㄑ一ㄡˊㄐ一ㄢˋ
【结构】:虬(左右结构)箭(上下结构)
【繁体】:虯箭
词语解释1.亦作'虬箭'。2.古时漏壶中的箭。水满箭出﹐用以计时。箭有虬纹﹐故称。虬箭[qiújiàn]⒈亦作“虬箭”。⒉古时漏壶中的箭。水满箭出,用以计时。箭有虬纹,故称。
基础解释古时漏壶中的箭。
引证解释⒈亦作“虯箭”。古时漏壶中的箭。水满箭出,用以计时。箭有虬纹,故称。引唐王勃《乾元殿颂序》:“虬箭司更,银漏与三辰合运。”唐杜审言《除夜有怀》诗:“冬氛恋虬箭,春色候鷄鸣。”清龚自珍《临江仙》词:“底事雏鬘憨不醒,冬冬虯箭宵分。”
网络解释虬箭虬箭,是汉语词汇,读音是qiújiàn,亦作“虬箭“,古时漏壶中的箭,水满箭出,用以计时。
综合释义亦作“虯箭”。古时漏壶中的箭。水满箭出,用以计时。箭有虬纹,故称。唐王勃《乾元殿颂序》:“虬箭司更,银漏与三辰合运。”唐杜审言《除夜有怀》诗:“冬氛恋虬箭,春色候鷄鸣。”清龚自珍《临江仙》词:“底事雏鬘憨不醒,冬冬虯箭宵分。”虬箭[qiújiàn]水满箭出﹐用以计时。箭唐王勃《乾元殿颂序》:“虬箭司更,银漏与三辰合运。”唐杜审言《除夜有怀》诗:“冬氛恋虬箭,春色候鸡鸣。”清龚自珍《临江仙》词:“底事雏鬘憨不醒,冬冬虬箭宵分。”
网友释义虬箭,是汉语词汇,读音是qiújiàn,意思是亦作“虬箭。
汉语大词典亦作“虬箭”。古时漏壶中的箭。水满箭出,用以计时。箭有虬纹,故称。唐王勃《乾元殿颂序》:“虬箭司更,银漏与三辰合运。”唐杜审言《除夜有怀》诗:“冬氛恋虬箭,春色候鸡鸣。”清龚自珍《临江仙》词:“底事雏鬘憨不醒,冬冬虬箭宵分。”
读音:qiú
[qiú]
(名)虬龙;古代传说中的有角的小龙。
读音:jiàn
[jiàn]
(名)古代兵器;长约二、三尺的细杆装上尖头;杆的末梢附有羽毛;搭在弓弩上发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