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刀断乱麻
【拼音】:kuài dāo duàn luàn má
【简体】:快刀断乱麻
【繁体】:快刀斷亂麻
词语解释⒈ 见“快刀斩乱麻”。快刀断乱麻[kuàidāoduànluànmá]⒈见“快刀斩乱麻”。
基础解释比喻采取坚决有效的措施,果断解决复杂的问题。
引证解释⒈见“快刀斩乱麻”。成语解释快刀断乱麻
综合释义见“快刀斩乱麻”。比喻采取坚决有效的措施,果断解决复杂的问题。梁启超《乐利主义泰斗边泌之学说》:“苟其所发论所措施,与此正鹄相缪戾者,则昌言排击之,无所顾恋,无所徇避,快刀断乱麻,一拳碎黄鹤。
汉语大词典见“快刀斩乱麻”。《汉语大词典》:快刀斩乱麻(快刀斩乱麻) 拼音:kuàidāozhǎnluànmá《北齐书·文宣帝纪》:“高祖尝试观诸子意识,各使治乱丝,帝独抽刀斩之,曰:‘乱者须斩!’”后因以“快刀斩乱麻”比喻以果断迅捷的手段解决纷繁复杂的问题。巴金《谈〈灭亡〉》:“自己一直在两者之间不停地碰来撞去,而终于不能用快刀斩乱麻的办法一下子彻底解决。”杜澎《公民的权利》:“我的发言很简短,咱来个快刀斩乱麻。”亦作“快刀断乱麻”、“快刀斩乱丝”。梁启超《乐利主义泰斗边沁之学说》:“苟其所发论所措施,与此正鹄相缪戾者,则昌言排击之,无所顾恋,无所徇避,快刀断乱麻,一拳碎黄鹤。”钱钟书《围城》三:“恨自己心肠太软,没有快刀斩乱丝的勇气。”亦省作“快刀斩麻”。茅盾《腐蚀·十一月六日》:“此时局势,须要快刀斩麻,不能拖泥带水。”
成语词典版01.清.梁启超《梁启超全书.卷二.瓜分危言.破坏主义》:「快刀断乱麻,一拳碎黄鹤,使百千万亿蠕蠕恋旧之徒,瞠目结舌。」
其他释义1.见'快刀斩乱麻'。
近义词 快刀斩乱丝
1.声,冷毅快刀断乱麻,将无数的萤火虫斩落在地。
读音:kuài
[kuài]
(1)(形)速度高;费的时间短。
(2)(形)赶快;从速:~来帮忙|大个~上。
(3)(形)快要;将要:天~亮了|他~四十岁了。
(4)(形)灵敏:脑子~|眼疾手~。
(5)(形)锋利(跟‘钝’相对):菜刀磨~了。
(6)(形)爽快;痛快;直截了当:~人~语。
(7)(形)愉快;高兴:~快|拍手称~|大~人心。
读音:dāo
[dāo]
(1)(名)用来切、割、削、砍、铡、斩的工具:菜~。
(2)(名)刀形的东西:冰~。
(3)(量)纸张的计算单位;一百张叫一刀。
读音:duàn
[duàn]
1.(长形的东西)分成两段或几段:砍~。割~。绳子~了。
2.断绝;隔绝:~水。~电。~奶。~了关系。音讯~了。
3.间断:她每天都来给老人洗衣、做饭,从没有~过。
4.拦截:把对方的球~了下来。
5.戒除(烟酒):~烟。~酒。
6.姓。
7.判断;决定:~语。诊~。独~专行。这个案子~得公道。
8.绝对;一定(多用于否定式):~无此理。~不能信。
读音:luàn
[luàn]
1.没有秩序和条理:~七八糟。
2.武装骚扰:兵~。叛~。
3.使混乱;使紊乱:捣~。以假~真。
4.任意;随便:不许~扔纸屑。
读音:má
[má]
1. 草本植物,种类很多,有“大麻”、“苎麻”、“苘麻”、“亚麻”等。茎皮纤维通常亦称“麻”,可制绳索、织布:麻布。麻衣。麻袋。麻绳。麻纺。
2. 指“芝麻”:麻酱。麻油。
3. 像腿、臂被压后的那种不舒服的感觉:脚麻了。
4. 感觉不灵,或丧失感觉,引申为思想不敏锐:麻痹。麻醉。麻木不仁。
5. 面部痘瘢,引申指物体表面粗糙:麻子。
6. 带细碎斑点的:麻雀。麻蝇。
7. 喻纷乱:麻乱。麻沸。
8.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