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幡
【拼音】:qí fān
【注音】:ㄑ一ˊㄈㄢ
【结构】:旗(左右结构)幡(左右结构)
词语解释亦作'旗幡'。旌旗。
基础解释见“旗旛”。旌旗。
引证解释⒈见“旗旛”。
汉语大词典亦作“旗幡”。旌旗。唐王建《寄贺田侍中东平功成》诗:“百里旗幡冲即断,两重衣甲射皆穿。”唐刘禹锡《武陵书怀五十韵》:“王正会夷夏,月朔盛旗幡。”《三国演义》第十七回:“只见一队军马打龙凤日月旗幡,四方五斗旌帜。”《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当下折些树枝,假做旗幡。”郭沫若《虎符》第二幕:“有各色旗幡招展,上书‘克服秦军’‘解救邯郸’等字。”
其他释义1.见'旗旛'。
1.时舟舶遮江,旗幡蔽日,香烟缭绕,鼓乐喧天。
2.却说美猴王荣归故里,自剿了混世魔王,夺了一口大刀,逐日操演武艺,教小猴砍竹为标,削木为刀,治旗幡,打哨子,一进一退,安营下寨,顽耍多时。
3.惊叫声中,凡是被阴风拂中的阴魂,立即诡异地凭空消失,下一刻,旗幡之上便多了许多密密麻麻的光点,蠕蠕而动。
4.首先将所有的法宝毛坯分拣出其中的金铁、玉石、灵珠旗幡等物,再统统以猛烈的武火形式分别融化,然后再以金铁为基玉石为辅灵珠旗幡为缀,将其全部融合。
5.的将旗下立着一个盔甲严整的大将,而且四周围满了一些身穿盔甲的人,周围又张扬地布满了旗幡,一看就知道是有大人出现。
6.都督若要东南风时,可于南屏山建一台,名曰七星坛:高九尺,作三层,用一百二十人,手执旗幡围绕。
7.柯陈弟兄果然一齐戎装,点起二三十名喽罗,牵羊担酒,擎着旗幡,点着香烛,迎出山来。
8.铭旌是竖在柩以表死者姓名的旗幡,有的地方叫魂幡。
9.悟空自剿了混世魔王,夺了一口大刀,每日操演武艺,教小猴砍竹为标,削木为刀,治旗幡,打哨子,一进一退,安营下寨,顽耍多时。
读音:qí
[qí]
(1)(名)旗子:国~|红~|挂~。
(2)(名)清代满族的军队组织和户口编制;后泛指属于满族的:~人|~袍。
(3)(名)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区划单位;相当于县。
读音:fān
[fān]
一种用竹竿等挑起来垂直挂着的长条形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