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恶
【拼音】:běn è
【注音】:ㄅㄣˇㄜˋ
【结构】:本(独体结构)恶(上下结构)
【繁体】:本惡
词语解释1.旧恶。2.谓本性恶劣。本恶[běnè]⒈旧恶。⒉谓本性恶劣。
基础解释旧恶。谓本性恶劣。
引证解释⒈旧恶。引《公羊传·僖公十年》:“桓公之享国也长,美见乎天下,故不为之讳本恶也;文公之享国也短,美未见乎天下,故为之讳本恶也。”清袁枚《随园随笔·公羊之非》:“享国长,故不为之讳本恶;享国短,故为之讳本恶:圣人不若是之齷齪也。”⒉谓本性恶劣。引《礼记·王制》“凡听五刑之讼,必原父子之亲,立君臣之义以权之”唐孔颖达疏:“凡犯罪之人,或子为父隐,臣为国讳,而非其本恶。故听讼者,本其宿情,立其恩义,为平量之恕。”
网络解释本恶本恶,拼音běnè,解释).旧恶。
综合释义旧恶。《公羊传·僖公十年》:“桓公之享国也长,美见乎天下,故不为之讳本恶也;文公之享国也短,美未见乎天下,故为之讳本恶也。”清袁枚《随园随笔·公羊之非》:“享国长,故不为之讳本恶;享国短,故为之讳本恶:圣人不若是之齷齪也。”谓本性恶劣。《礼记·王制》“凡听五刑之讼,必原父子之亲,立君臣之义以权之”唐孔颖达疏:“凡犯罪之人,或子为父隐,臣为国讳,而非其本恶。故听讼者,本其宿情,立其恩义,为平量之恕。”旧恶。《公羊传·僖公十年》:“桓公之享国也长,美见乎天下,故不为之讳本恶也;文公之享国也短,美未见乎天下,故为之讳本恶也。”谓本性恶劣。《礼记·王制》“凡听五刑之讼,必原父子之亲,立君臣之义以权之”唐孔颖达疏:“凡犯罪之人,或子为父隐,臣为国讳,而非其本恶。故听讼者,本其宿情,立其恩义,为平量之恕。”
网友释义本恶,拼音běnè,解释).旧恶。
汉语大词典(1).旧恶。《公羊传·僖公十年》:“桓公之享国也长,美见乎天下,故不为之讳本恶也;文公之享国也短,美未见乎天下,故为之讳本恶也。”清袁枚《随园随笔·公羊之非》:“享国长,故不为之讳本恶;享国短,故为之讳本恶:圣人不若是之龌龊也。”(2).谓本性恶劣。《礼记·王制》“凡听五刑之讼,必原父子之亲,立君臣之义以权之”唐孔颖达疏:“凡犯罪之人,或子为父隐,臣为国讳,而非其本恶。故听讼者,本其宿情,立其恩义,为平量之恕。”
1.经济学家将危机归咎于不同的原因,包括高昂的能源成本、恶劣的天气以及占用耕地来进行生物燃料的生产。
2.第五本恶霸李又全强抢刘妻石氏和民女何麟姑,文素臣又乔装相士,深入虎穴解救民女。
3.有些诡辩学家以为人性本善,有些则以为人性本恶,可是他们的理论终究有象。
4.李悝认为,只有将土地私有化,通过功劳与才干授予官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这才算是公平!人性是复杂的,既有本善,亦有本恶。
5.人性本恶,一切礼义不外化性起伪,相信每一个在军中日久的统军将领对于这一先贤之语,都自是深有体悟。
6.法宗出世,修其身,明本我,即身是佛,见功成佛,主张人性本恶,崇有相、有我、有心说,却是各异。
7.我们说人性本恶当然指的是人性本来的、先天的就是恶的。
8.但是如果心理学家说人性本恶,他们就不得不进入教会阵营并宣称只有主才能帮助我们解决人性的问题。
9.但是,我并不想说人性本恶,也不想承认人是丑陋的这就是我和别人观点不同的地方…
10.你或许相信人性本恶。
读音:běn
[běn]
(1)(名)草木的茎或根
(2)(名)事物的根本、根源(跟‘末’相对):忘~|兵民是胜利之~。
(3)(名)(~儿)本钱;本金:下~儿|够~儿。
(4)(形)主要的;中心的:~部|~科。
(5)(名)本来;原来:~意|~想不去。
(6)(形)自己方面的:~厂|~校|~国。
(7)(形)现今的:~年|~月。
(8)(动)按照;根据:~着政策办事。
(9)(名)(~子、~儿)把成沓的纸装订在一起而成的东西:书~|户口~儿。
(10)(名)(~子、~儿)版本:刻~|抄~|稿~。
(11)(名)(~儿)演出的底本:话~|剧~。
(12)(名)封建时代指奏章:修~(拟奏章)。
(13)(名)(~儿)量词。ɑ)用于书籍簿册:五~书|两~儿帐。b)用于戏曲:头~《西游记》。c)用于一定长度的影片:五~书|两~儿帐。b)用于戏曲
读音:è,wù,ě,wū
[è]
[ è ]1. 不好:恶感。恶果。恶劣。恶名。丑恶。
2. 凶狠:恶霸。恶棍。险恶。凶恶。
3. 犯罪的事,极坏的行为:恶贯满盈。
[ wù ]1. 讨厌,憎恨,与“好(
[ ě ] )”相对:可恶。厌恶。好( )恶。1. 〔恶心〕要呕吐的感觉;亦指对人和事的厌恶态度。
2. (噁)
[ wū ]1. 古同“乌”,疑问词,哪,何。
2. 文言叹词,表示惊讶:恶,是何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