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文不白
【拼音】:bàn wén bù bái
【注音】:ㄅㄢˋㄨㄣˊㄅㄨˋㄅㄞˊ
【词性】:成语。
词语解释半文不白bànwén-bùbái。(1)在语体文中夹杂一些文言词句,非文非白,不伦不类。半文不白[bànwénbùbái]⒈在语体文中夹杂一些文言词句,非文非白,不伦不类。例文中有些句子更是半文不白,如“迤逦了两行深深浅浅、歪歪趔趔的足印,酒盅似的,盈满了阳光,盈满了从堤上飘逸过来的野草的芳香…”。——《人民文学》英confusedlinguisticstyle;
基础解释文:文言。白:白话。一半文言,一半白话。形容文言和白话夹杂在一起。
引证解释⒈见“半文半白”。⒈见“半文半白”。成语解释半文不白
综合释义文言和白话夹杂。同“半文半白”。听了乔泰这一遍~的话,那女子犹豫起来。◎高罗佩《狄公案·四漆屏》
汉语大词典见“半文半白”。《汉语大词典》:半文半白 拼音:bànwénbànbái亦作“半文不白”。文言和白话夹杂。毛泽东《农业合作化的一场辩论和当前的阶级斗争》:“现在许多同志的文章,空话连篇的也有,但比较少;主要的缺点就是古文多,半文半白的味道很大。”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四三章:“他的讲话,不象是活人在传达自己的思想、见解,倒象收音机在放送一种半文不白的缺乏文采的文章。”
出处鲁迅《关于翻译的通信·来信》:“半文不白,半死不活的语言,对于大众仍旧是不顺的。”
其他释义文言和白话夹杂。同“半文半白”。
近义词 半文半白
1.晓兰这一番训斥,其实似通非通,半文不白,是看了很多《包青天》之类电视剧,不知不觉学来的。
2.幸好前世这家伙《水浒传》看的分明,此等半文不白的对话倒也没有被难住,不曾露了马脚。
3.你一个外国崽子,说起盗墓的黑话,到是挺溜啊!半文不白的,别出来丢人了。
4.虽是逃难,他还是喜欢附庸风雅,半文不白的表现自己的斯文。
5.半文不白、半死不活的语言,人民大众是不欢迎的。
6.严树的这几句半文不白的话倒是镇住了一部分人呵,人家小家伙嘴皮子利索哩。
7.郭孝恪见老驴头和孟金叉逼得紧,最后发了狠,朝两人说道,这半文不白的话说得到也通顺,不过老驴头和孟金叉当即变了脸色。
8.周天看他说话半文不白的,猜测这是常读经书的缘故,心想他既然看出来我在骗那个警察,肯定知道破解之术。
9.当时上映的外国片不是原版对话,就是打上一些半文不白的字幕,即使偶尔在一些影院也搞上“译意风”,但仍不能满足观众的需要。
10.半文不白的词儿吊完了,与李嘉琪的眼神一触,又是相视而笑。
读音:bàn
[bàn]
(1)(数)二分之一;一半(没有整数时用在量词前;有整数时用在量词后):~百|~大|~年|~尺|一斗~。
(2)(数)在…中间:~夜|~山腰|~天|~晌。
(3)(副)比喻很少:一星~点。
(4)(副)不完全:~新的楼房|房门~开着。
读音:wén
[wén]
(1)(名)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中~。
(2)(名)文章;作品:美~。
(3)(名)文言:半~半白。
(4)(名)指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表现出来的状态:~化|~明|~物。
(5)(名)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
(6)(名)非军事的(跟‘武’相对):~职|~武双全。
(7)(名)古时称在身上、脸上刺画花纹或字:~身|~了双颊。
(8)(旧读wèn)掩饰:~过饰非。
(9)(名)关于读书人的:~人。
(10)(名)姓。
(11)(量)一文不值。
(12)(形)柔和;不猛烈:~雅|~火。
(13)(形)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
读音:bù
[bù]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读音:bái
[bái]
(1)(形)像霜、雪的颜色:~布|洁~。
(2)(形)清楚;明白;弄明白:真相大~。
(3)(形)没有加上什么东西;空白:~开水。
(4)(形)没有效果;徒然:~费力气。
(5)(形)无代价;无报偿:~吃|~给。
(6)(名)象征反动:~军|~区。
(7)(动)用白眼珠看人;表示轻视或不满:~了他一眼。
(8)姓。
(9)(名)(字音或字形)错误:写~字|把字念~了。
(10)(动)说明;陈述:表~。
(11)(名)戏曲或歌剧中用说话腔调说的语句:道~|对~。
(12)(名)地方话: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