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声满道
【拼音】:yuàn shēng mǎn dào
【注音】:ㄩㄢˋㄕㄥㄇㄢˇㄉㄠˋ
【词性】:成语。
【简体】:怨声满道
【繁体】:怨聲滿道
词语解释道:道路。怨恨的声音充满道路。形容人民群众普遍强烈不满和怨恨⒈怨恨的声音充满道路。形容人民群众普遍强烈不满。成语解释怨声满道
基础解释 见“[[怨声载道]]”。
综合释义@@@@@《后汉书.卷六三.李杜列传.李固》「开门受赂,署用非次,天下纷然,怨声满道。」(源)怨声满道[@@@@@#####《后汉书.卷六三.李杜列传.李固》「开门受赂,署用非次,天下纷然,怨声满道。」(源)]到处充满了怨恨的声音。形容群众普遍怨恨、不满。《后汉书.卷六三.李固传》:「开门受赂,署用非次,天下纷然,怨声满道。」也作「载道怨声」、「怨声载道」、「怨声载路」、「怨声盈路」。
网友释义怨声满道是出自《后汉书·李固传》的词语,意思是怨恨的声音充满道路。
辞典修订版到处充满了怨恨的声音。形容群众普遍怨恨、不满。《后汉书.卷六三.李固传》:「开门受赂,署用非次,天下纷然,怨声满道。」也作「载道怨声」、「怨声载道」、「怨声载路」、「怨声盈路」。
成语词典版01.《后汉书.卷六三.李杜列传.李固》「开门受赂,署用非次,天下纷然,怨声满道。」(源)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李固传》:“前孝安皇帝内任伯荣、樊丰之属,外委固广、谢恽之徒,开门受赂,署用非次,天下纷然,怨声满道。”
其他释义怨恨的声音充满道路。形容人民群众普遍强烈不满。
1.前孝安皇帝,内任伯荣樊丰之属,外委周广谢恽之徒,开门受赂,署用非次,天下纷然,怨声满道。
读音:yuàn
[yuàn]
(1)(动)怨恨:~毒|~愤。
(2)(动)责怪;埋怨:抱~|愁~|恨~|天怒人~。
读音:shēng
[shēng]
(1)(名)(~儿)声音:雨~。
(2)(量)表示声音发出的次数:喊了两~。
(3)(动)发出声音;宣布;陈述:~东击西。
(4)(名)名声:~誉|~望。
(5)(名)声母:双~叠韵。
(6)(名)字调:平~|四~。
读音:mǎn
[mǎn]
(1)(动)全部充实;达到容量的极点
(2)(动)使满:~上这一杯!
(3)(动)达到一定期限:假期已~|不~一年。
(4)(形)全:~身油泥|~口答应|~不在乎。
(5)(动)满足:~意|心~意足。
(6)(动)骄傲:自~|~招损;谦受益。
(7)(Mǎn)姓。
读音:dào
[dào]
1.道路:铁~。大~。人行~。羊肠小~。
2.水流通行的途径:河~。下水~。黄河故~。
3.方向;方法;道理:志同~合。头头是~。以其人之~,还治其人之身。得~多助,失~寡助。
4.道德:~义。
5.技艺;技术:医~。茶~。花~。书~。
6.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尊师重~。传~。卫~士。
7.属于道教的,也指道教徒:~院。~士。~姑。老~。一僧一~。
8.指某些封建迷信组织:一贯~。
9.线条;细长的痕迹:画了两条横~儿,一条斜~儿。
10.姓。
11.我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在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的下面设道。
12.某些国家行政区域的名称。
13.说:~白。能说会~。一语~破。
14.用语言表示(情意):~喜。~歉。~谢。
15.说(跟文言“曰”相当,多见于早期白话)。
16.以为;认为:我~是谁呢,原来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