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阙抱残
【拼音】:shǒu què bào cán
【注音】:ㄕㄡˇㄑㄩㄝˋㄅㄠˋㄘㄢˊ
【词性】:成语。
【繁体】:守闕抱殘
词语解释亦作'抱残守缺'。守着残缺的东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不接受新事物。谓笃守古学古道。喻在条件很差的情况下坚持着做。
基础解释见/'守缺抱残/'。
引证解释⒈见“守缺抱残”。
汉语大词典见“守缺抱残”。《汉语大词典》:守缺抱残(守缺抱残) 拼音:shǒuquēbàocán亦作“守阙抱残”。守住残缺的东西不放。比喻泥古守旧,不思变革。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拙,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邓溥《寒琼嘱题郭频伽手写徐江庵遗诗》诗:“守阙抱残非好事,神州国粹太飘零。”参见“抱残守缺”。
其他释义比喻泥古守旧,不思变革。同“守缺抱残”。
读音:shǒu
[shǒu]
(1)(动)防守
(2)(动)守候;看护:~护。
(3)(动)遵守;遵循:~法|~约。
(4)(动)靠近;依傍:~着水的地方;可多种稻子。
读音:quē,què
[què]
[ quē ]1. 古代用作“缺”字。空缺:尚付阙阙。有怀疑的事情暂时不下断语,留待查考:阙疑。
2. 过错:阙失。
3. 姓。
[ què ]1. 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宫阙。
2. 皇帝居处,借指朝廷:阙下。“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3. 京城,宫殿:“城阙辅三秦”。
4. 陵墓前两边的石牌坊:墓阙。
读音:bào
[bào]
(1)(动)用手臂围住
(2)(动)初次得到(儿子或孙子)。
(3)(动)领养(孩子)。
(4)(动)〈方〉结合在一起:~成团。
(5)(动)〈方〉(衣、鞋)大小合适:这双鞋~脚儿。
(6)(动)心里存着(想法、意见):青年人都~着远大的革命理想。
(7)(量)表示两臂合围的量:一~草。
读音:cán
[cán]
(1)(形)不完整;残缺:这部书很好;可惜~了。
(2)(形)剩余的;将尽的:~冬|~敌|风卷~云。
(3)(形)伤害;毁坏:摧~。
(4)(形)凶恶:~忍|~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