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明
【拼音】:yán míng
【注音】:一ㄢˊㄇ一ㄥˊ
【结构】:言(独体结构)明(左右结构)
【简体】:言明
【繁体】:言明
词语解释1.讲明。言明[yánmíng]⒈讲明。
基础解释讲明。
引证解释⒈讲明。引郭沫若《沸羹集·文化界时局进言》:“在野人士正日夕为此奔走呼号,政府当局最近也公开言明,准备提前结束党治,还政于民。”贺敬之丁毅等《白毛女》第一幕第二场:“当时同人言明是五分利。”
网络解释言明言明:词语
综合释义讲明。郭沫若《沸羹集·文化界时局进言》:“在野人士正日夕为此奔走呼号,政府当局最近也公开言明,准备提前结束党治,还政于民。”贺敬之丁毅等《白毛女》第一幕第二场:“当时同人言明是五分利。”言明[yánmíng]把条件说清楚明白。如:「事先言明」。
汉语大词典讲明。郭沫若《沸羹集·文化界时局进言》:“在野人士正日夕为此奔走呼号,政府当局最近也公开言明,准备提前结束党治,还政于民。”贺敬之丁毅等《白毛女》第一幕第二场:“当时同人言明是五分利。”
国语辞典把条件说清楚明白,如:「所有规定应事先言明,日后才不会有疑问产生。」。言明[yánmíng]⒈把条件说清楚明白。例如:「所有规定应事先言明,日后才不会有疑问产生。」。英语tostateclearly法语explicitement
辞典修订版把条件说清楚明白,如:「事先言明」。
辞典简编版说清楚。 【造句】事先言明
1.仓扬照实答道,不过并没有言明自己与红女的关系。
2.而就是因为这样的一种不言明的潜规则,每个人在这个潜规则里都显得无所适从,随着时间的推移,初衷失去了狂热,理志失去了方向,倒回来而不得不佩服祖宗留下来的中庸之道是明哲立身之本。
3.此外,通过法律程序立定有效的书面遗嘱,这样“言明在先”,可避免财产纠纷问题。
4.不过,在人们的内心深处,似乎对舶来品还是有着一股无法言明的偏好,即便是厨柜市场也不例外。
5.宇文霸喜上眉梢,佯嗔道如何不早言明?害得为师四处奔波。
6.反正宋云生再三言明货物损失认了,只要争口气,那价值起码一千五百两的红货,还有暂时无法估价的二十几块金刚石,也足够他们几方面分润。
7.小道理易以道理言明,大道理却只是伟大的沉默。
8.等寡人克复卫国全境,定会给赵王修书一封,言明老先生对赵国的耿耿忠心,料想赵国定会派使来迎你归国。
9.然则《六经》《语》《孟》,乃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蔽也,断断乎其不可以语于童心之言明矣。
10.杨战大喝一声,一道真气巨蟒朝端木浩天破空而去,张开巨嘴咬向端木浩天,同时杨言明和杨开颜一左一右向端木浩天攻去。
读音:yán
[yán]
(1)(名)话:~语|语~|格~。
(2)(动)说:~之有理|畅所欲~。
(3)(量)汉语的一个字叫一言:五~诗。
(4)姓。
读音:míng
[míng]
1. 亮,与“暗”相对:明亮。明媚。明净。明鉴(a.明镜;b.指可为借鉴的明显的前例;c.明察)。明灭。明眸。明艳。明星。明珠暗投(喻怀才不遇或好人失足参加坏团伙,亦泛指珍贵的东西得不到赏识)。
2. 清楚:明白。明显。明晰。明了。明确。明朗。
3. 懂得,了解:明哲保身。不明事理。深明大义。
4. 公开,不隐蔽:明说。明讲。明处。
5. 能够看清事物:明察秋毫。耳聪目明。眼明手快。
6. 睿智:英明。贤明。明君。
7. 视觉,眼力:失明。
8. 神灵,泛指祭神供神之物:明器(殉葬用的器物,亦作“冥器”)。
9. 次(专指日或年):明日。明年。
10. 中国朝代名:明代。
11.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