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文
【拼音】:shǒu wén
【注音】:ㄕㄡˇㄨㄣˊ
【结构】:手(独体结构)文(独体结构)
词语解释1.亦作'手纹'。2.手上的纹理。相术因以推测休咎祸福。手文[shǒuwén]⒈亦作“手纹”。⒉手上的纹理。相术因以推测休咎祸福。
基础解释手纹。手上的纹理。
引证解释⒈亦作“手纹”。手上的纹理。相术因以推测休咎祸福。引《周礼·考工记·弓人》:“合灂若背手文。”郑玄注引郑司农曰:“如人手背文理。”《后汉书·公孙述传》:“﹝公孙述﹞又自言手文有奇,及得龙兴之瑞。”宋王谠《唐语林·政事上》:“美人半醉,见石砚在前席,密以手文印於曲房屏风上。”宋洪迈《夷坚丙志·叶议秀才》:“时三衢柴生能相手纹谈祸福。”
网络解释手文手文,亦作“手纹”。手上的纹理。相术因以推测休咎祸福。
综合释义亦作“手纹”。手上的纹理。相术因以推测休咎祸福。《周礼·考工记·弓人》:“合灂若背手文。”郑玄注引郑司农曰:“如人手背文理。”《后汉书·公孙述传》:“﹝公孙述﹞又自言手文有奇,及得龙兴之瑞。”宋王谠《唐语林·政事上》:“美人半醉,见石砚在前席,密以手文印於曲房屏风上。”宋洪迈《夷坚丙志·叶议秀才》:“时三衢柴生能相手纹谈祸福。”
汉语大词典亦作“手纹”。手上的纹理。相术因以推测休咎祸福。《周礼·考工记·弓人》:“合灂若背手文。”郑玄注引郑司农曰:“如人手背文理。”《后汉书·公孙述传》:“﹝公孙述﹞又自言手文有奇,及得龙兴之瑞。”宋王谠《唐语林·政事上》:“美人半醉,见石砚在前席,密以手文印于曲房屏风上。”宋洪迈《夷坚丙志·叶议秀才》:“时三衢柴生能相手纹谈祸福。”
1.挥挥手,友谊在道别中加深;牵牵手,爱心在温暖中凝固;握握手,美德在礼仪中定格;动动手,文明在电波中传递:给我你的手,文明路上手携手!
2.普通话同青春携手,文明语和时尚并肩。
3.中美企业高层称,托莱多不那么正式的“握手文化”也不无裨益。
4.说心里话,虽然不少网文选手文笔一般,但每天码那么的字和坚持不懈的精神的确值得推崇,其实,笔力和思维就是这么练出来的。
5.店外招牌也写着一手文笔极好的毛笔字匾牌“招财当铺”。
6.经贸合作是手携手,文化交流是心连心。
7.只见他握笔在手,文武双全,一篇题词一挥而就。
8.她跟著音乐唱歌,手文雅地挥动著。
9.厨师神枪手、文书格斗王……
10.10月29日,空政文工团青年歌手文欣的“我心飞翔”个人公益独唱会的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
读音:shǒu
[shǒu]
(1)(名)人体上肢前端能拿东西的部分。
(2)(动)拿着:人~一册。
(3)(形)小巧而便于拿的:~册|~折。
(4)(形)亲手:~抄。
(5)(~儿)量词;用于技能、本领:他真有两~。
(6)(名)擅长某种技能的人或做某种事的人:选~|能~。
读音:wén
[wén]
(1)(名)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中~。
(2)(名)文章;作品:美~。
(3)(名)文言:半~半白。
(4)(名)指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表现出来的状态:~化|~明|~物。
(5)(名)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
(6)(名)非军事的(跟‘武’相对):~职|~武双全。
(7)(名)古时称在身上、脸上刺画花纹或字:~身|~了双颊。
(8)(旧读wèn)掩饰:~过饰非。
(9)(名)关于读书人的:~人。
(10)(名)姓。
(11)(量)一文不值。
(12)(形)柔和;不猛烈:~雅|~火。
(13)(形)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