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层塔
【拼音】:qī céng tǎ
【繁体】:七層塔
【拼音】:qī céng tǎ
网友释义七层塔位于顺德龙江镇集北乡的一块桑地上(该桑地现划归勒流镇辖内),七层塔一名,是《龙江乡志》载的名称。按《顺德县续志》介绍,该塔始建于清代乾隆廿九年(1764),道光廿一年曾遭雷击,越年三月重修(1815)。
读音:qī
[qī]
(1)(数)数目。
(2)(数)旧时人死后每隔七天祭一次;直到第四十九天为止;共分七个“七”。
读音:céng
[céng]
(1)量词;用于重叠、可以分层次的东西:五~大楼|一~薄膜。
(2)(形)重叠:~峦叠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见叠出。
读音:tǎ
[tǎ]
1. 佛教特有的高耸的建筑物,尖顶,多层,常有七级、九级、十三级等,形状有圆形的、多角形的,一般用以藏舍利、经卷等:宝塔。佛塔。
2. 像塔形的建筑物或器物:水塔。灯塔。纪念塔。金字塔。塔楼。
3.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