攘手
【拼音】:rǎng shǒu
【注音】:ㄖㄤˇㄕㄡˇ
【结构】:攘(左右结构)手(独体结构)
词语解释犹攘臂。攘手[rǎngshǒu]⒈犹攘臂。
引证解释⒈犹攘臂。参见“攘臂”。引《后汉书·南匈奴传论》:“及关东稍定,陇蜀已清,其猛夫扞将,莫不顿足攘手,争言卫霍之事。”
网络解释攘手攘臂
综合释义犹攘臂。《后汉书·南匈奴传论》:“及关东稍定,陇蜀已清,其猛夫扞将,莫不顿足攘手,争言卫霍之事。”参见“攘臂”。
网友释义埃贝哈德·冯·马肯森(EberhardvonMackensen,1889年9月24日-1969年5月19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一级上将。
汉语大词典犹攘臂。《后汉书·南匈奴传论》:“及关东稍定,陇蜀已清,其猛夫捍将,莫不顿足攘手,争言卫霍之事。”参见“攘臂”。《汉语大词典》:攘臂 拼音:rǎngbì(1).捋起衣袖,伸出胳膊。常形容激奋貌。《老子》:“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宋叶适《郭氏种德庵记》:“一夫攘臂,万人裂其肘矣。”《二刻拍案惊奇》卷六:“妻子也奋然攘臂道:‘……我与你当官休去!’”清丘逢甲《汕头海关歌》:“瓜分之图日见报,定有旁人思攘臂。”(2).谓露出手臂上的镯钏之类饰物。清赵执信《海鸥小谱·〈少年游〉词序》:“天津密迩上都,水陆交会,俗颇奢靡,故声色最焉。缠头丰侈,攘臂纷纭,南北所经,无与同者。”
其他释义1.犹攘臂。
读音:rǎng
[rǎng]
(1)(动〈书〉
(2)排斥:~除|~外。
(3)抢:~夺。
(4)捋起(袖子):~臂(捋起袖子;伸出胳膊)。
读音:shǒu
[shǒu]
(1)(名)人体上肢前端能拿东西的部分。
(2)(动)拿着:人~一册。
(3)(形)小巧而便于拿的:~册|~折。
(4)(形)亲手:~抄。
(5)(~儿)量词;用于技能、本领:他真有两~。
(6)(名)擅长某种技能的人或做某种事的人:选~|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