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音
【拼音】:qī yīn
【注音】:ㄑ一一ㄣ
【结构】:七(独体结构)音(上下结构)
【简体】:七音
【繁体】:七音
词语解释1.古乐理以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为七音。2.等韵之学,以唇音、舌音、牙音、齿音、喉音、半舌音、半齿音七种发音为七音。七音[qīyīn]⒈古乐理以宫、商、角、征、羽、变宫、变征为七音。⒉等韵之学,以唇音、舌音、牙音、齿音、喉音、半舌音、半齿音七种发音为七音。
引证解释⒈古乐理以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为七音。引《左传·昭公二十年》:“声亦如味,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以相成也。”陆德明释文:“七音: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也。”⒉等韵之学,以唇音、舌音、牙音、齿音、喉音、半舌音、半齿音七种发音为七音。参阅《通志·七音略》。引《通志·总序》:“天籟之本,自成经纬,纵有四声以成经,横有七音以成纬。”明宋濂《<洪武正韵>序》:“人之生也则有声,声出而七音具焉。所谓七音者,牙、舌、唇、齿、喉及舌、齿各半是也。”
网络解释七音等韵学研究的对象,通常二名不分。它是以音节表为主要方式对汉语字音进行分析的一门学科,是汉语音韵学的一个分支。
综合释义古乐理以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为七音。《左传·昭公二十年》:“声亦如味,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以相成也。”陆德明释文:“七音: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也。”等韵之学,以唇音、舌音、牙音、齿音、喉音、半舌音、半齿音七种发音为七音。《通志·总序》:“天籟之本,自成经纬,纵有四声以成经,横有七音以成纬。”明宋濂《<洪武正韵>序》:“人之生也则有声,声出而七音具焉。所谓七音者,牙、舌、唇、齿、喉及舌、齿各半是也。”参阅《通志·七音略》。
汉语大词典(1).古乐理以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为七音。《左传·昭公二十年》:“声亦如味,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以相成也。”陆德明释文:“七音: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也。”(2).等韵之学,以唇音、舌音、牙音、齿音、喉音、半舌音、半齿音七种发音为七音。《通志·总序》:“天籁之本,自成经纬,纵有四声以成经,横有七音以成纬。”明宋濂《〈洪武正韵〉序》:“人之生也则有声,声出而七音具焉。所谓七音者,牙、舌、唇、齿、喉及舌、齿各半是也。”参阅《通志·七音略》。
国语辞典声韵学上指唇、舌、牙、齿、喉、及半舌、半齿的七种发音。七音[qīyīn]⒈声韵学上指唇、舌、牙、齿、喉、及半舌、半齿的七种发音。⒉音乐上的七声。参见「七声」条。
辞典修订版声韵学上指唇、舌、牙、齿、喉、及半舌、半齿的七种发音。音乐上的七声。参见「七声」条。
其他释义1.古乐理以宫﹑商﹑角﹑征﹑羽﹑变宫﹑变征为七音。2.等韵之学,以唇音﹑舌音﹑牙音﹑齿音﹑喉音﹑半舌音﹑半齿音七种发音为七音。
1.官居七品,浮屠七级。耳辩七音,精通七津。诗成七步,尤善七绝。手有七巧,色有七彩。才通七窍,欲有七情。妻有七仙,家有七喜!七一快乐!
2.自然七和弦使用自然音阶的音,在三和弦上增加根音之上的七音。
3.所增加的七音在主音和下属音三和弦的情况下成为大七和弦,在自然大音阶的其他音的情况下成为小七和弦。
4.雷彦将七音艳凤抄在手中,一副江湖地痞样子,冷笑道。
5.雷彦再次喊出了一个吓人的高价,不过他此刻最想的,还是杀了那个星老头,就算那把七音艳凤就是从他那拿到的,依然无法阻止自己掐死他的决心。
6.流行乐一般只用三和弦,但是古典乐可以用三和弦,也可以在上面加上七音,一,三,五,七,九,十一,诸如此类的。
7.正是这些不同民族、不同肤色、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人们,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世界,就如同有了七音八调的差异,才能演奏出美妙动听的音乐。
8.慎重考虑之后,雷彦还是抽出了七音艳凤,花灿儿见雷彦从怀里抽出了一根木棒来,有些好笑又好奇地道“你怎么用这种兵器?”。
9.第一次比较是在音调的数目之间,因为比较七分音序列和二分音序列是没有意义的。
10.白鸟治广(音)还保存着自己七年前写的一封信。
读音:qī
[qī]
(1)(数)数目。
(2)(数)旧时人死后每隔七天祭一次;直到第四十九天为止;共分七个“七”。
读音:yīn
[yīn]
(1)(名)声音:~响|~乐|口~|杂~。
(2)(名)消息:佳~|~信。
(3)(名)指音节:单~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