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兼证析义
【拼音】:shāng hán jiān zhèng xī yì
【繁体】:傷寒兼證析義
【拼音】:shāng hán jiān zhèng xī yì
词语解释书名。一卷。清、张倬撰。见《四库提要·子部·医家类》。
网友释义《伤寒兼证析义》,1卷。清代张倬(飞畴)撰。刊于康熙六年(1667年)。全书设问答阐析中风、虚劳、胀满、噎膈、内伤、夹食、素咳、咽喉、头风、诸痛、诸血、多汗、积聚、疝证、淋浊、泻痢、胎产等17种杂病兼伤寒证治,并论述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及主病、五运六气、五方地域方宜等内容。所论深得仲景要旨而不囿于一证一方。作者系张璐之子,此书收入《张氏医通》中。
读音:shāng
[shāng]
(1)(动)人体或其他物体受到的损害:内~|虫~。
(2)(动)伤害:出口~人|~感情。
(3)(动)悲伤:忧~|哀~。
(4)(动)因过度而感到厌烦(多指饮食):吃糖吃~了。
(5)(动)妨碍:无~大体。
读音:hán
[hán]
(1)(形)冷(跟‘暑’相对):~冬|~风|天~地冻|受了一点~。
(2)(形)害怕;畏惧:心~|胆~。
(3)(形)穷困:贫~|~素(旧时形容穷苦的读书人家)。
读音:jiān
[jiān]
(1)(形)两倍的:~程|~旬(二十天)。
(2)(动)同时涉及或具有几种事物:~而有之|~收并蓄|品学~优|~听则明;偏信则暗。
读音:zhèng
[zhèng]
(1)(名)证明:~人|~词|~婚|~券|~书。
(2)(名)证据;证件
读音:xī
[xī]
(1)(动)分开;散开。
(2)(动)分析;辨析。
(3)姓。
读音:yì
[yì]
1. 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正义。义不容辞。义无反顾。仗义直言。
2. 合乎正义或公益的:义举。义务。义愤。义演。见义勇为。
3. 情谊:义气。恩义。义重如山。
4. 意思,人对事物认识到的内容:意义。含义。释义。微言大义。
5. 指认为亲属的:义父。
6. 人工制造的(人体的部分):义齿。义肢。
7.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