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狐綯
【拼音】:lìng hú táo
【繁体】:令狐綯
【拼音】:lìng hú táo
词语解释唐、华原人,字子直、楚子。性懦缓,精文学。宣宗时,刺湖州,召入知制诰,辅政十年,拜司空,检校司徒,封凉国公。庞勖叛据徐州,为南面招讨史,勖诈降而袭之,綯师大败,召入为太子太保。僖宗时,节度凤翔徙封赵,卒。见《旧唐书·卷一百七十二》、《唐书·卷一百六十六》。
网友释义令狐绹(795-879),字子直,京兆华原(今陕西省耀县)人。唐朝宰相,太尉令狐楚之子。大和四年(830年),考中进士,起家校书郎。任弘文馆校书郎、左拾遗、右补阙、户部员外郎、右司郎中、湖州刺史等官职。大中四年(850年)起,升任宰相。唐懿宗即位,出任河中节度使,历任四镇节度使。入朝辅政,累拜司空,册封凉国公,镇压庞勋起义,屡为庞勋所败。唐僖宗即位,出任凤翔节度使、太子太保,册封赵国公。乾符六年,卒于封地,时年八十五岁,赠司徒。
读音:líng,lǐng,lìng
[lìng]
[ líng ]1. 〔令狐〕a.古地名,在今山西省临猗县一带;b.复姓。
[ lǐng ]1. 量词,印刷用的原张平版纸五百张为一令。
[ lìng ]1. 上级对下级的指示:命令。法令。朝(zhāo)令夕改。
2. 古代官名:县令。令尹。尚书令。
3. 使,使得:令人兴奋。
4. 时节:时令。节令。
5. 美好,善:令名。令辰。令闻(好名声)。
6. 敬辞,用于对方的亲属或有关系的人:令尊。令堂。令岳。令郎。令爱。
7. 短的词调(diào ),散曲中不成套的曲(多用于词调、曲调名):小令。如梦令。
读音:hú
[hú]
(1)(名)哺乳动物的一属;形状略像狼;面部较长;耳朵三角形;尾巴长;毛通常赤黄色。性狡猾多疑;昼伏夜出;吃野鼠、鸟类、家禽等。毛皮可做衣物。较常见的草狐和赤狐。通称狐狸。
(2)(Hú)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