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馆
【拼音】:cí guǎn
【注音】:ㄘˊㄍㄨㄢˇ
【结构】:辞(左右结构)馆(左右结构)
【简体】:辞馆
【繁体】:辭館
词语解释1.指北宋朝廷设立的昭文馆﹑史馆﹑集贤院。三馆职掌图籍之编校及国史的编修﹐任职人员一般从文学之士中考选。2.旧谓塾师辞职。辞馆[cíguǎn]⒈指北宋朝廷设立的昭文馆、史馆、集贤院。三馆职掌图籍之编校及国史的编修,任职人员一般从文学之士中考选。⒉旧谓塾师辞职。
基础解释旧谓塾师辞职。
引证解释⒈指北宋朝廷设立的昭文馆、史馆、集贤院。三馆职掌图籍之编校及国史的编修,任职人员一般从文学之士中考选。引宋曾巩《吕升卿馆阁校勘通判郓州制》:“尔蚤以艺文列於辞馆。”⒉旧谓塾师辞职。引《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只是他那裡肯受教,还在那裡顶撞先生。先生道:‘反了!反了!要辞馆了。’”
网络解释辞馆辞馆是汉语词汇,读音是cíguǎn,意思是旧谓塾师辞职。
汉语大词典(1).指北宋朝廷设立的昭文馆、史馆、集贤院。三馆职掌图籍之编校及国史的编修,任职人员一般从文学之士中考选。宋曾巩《吕升卿馆阁校勘通判郓州制》:“尔蚤以艺文列于辞馆。”(2).旧谓塾师辞职。《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只是他那里肯受教,还在那里顶撞先生。先生道:‘反了!反了!要辞馆了。’”
国语辞典辞去私塾中的教职。辞馆[cíguǎn]⒈辞去私塾中的教职。引《红楼梦·第二回》:「谁知女学生之母贾氏夫人一疾而终,女学生侍汤奉药,守丧尽哀,遂又将要辞馆别图。」《文明小史·第一四回》:「这位孟老夫子自觉赧颜,不到年底,先自辞馆。」
辞典修订版辞去私塾中的教职。《红楼梦.第二回》:「谁知女学生之母贾氏夫人一疾而终,女学生侍汤奉药,守丧尽哀,遂又将要辞馆别图。」《文明小史.第一四回》:「这位孟老夫子自觉赧颜,不到年底,先自辞馆。」
1.高先生寓书当道,力为驳斥,至辞馆不就。
读音:cí
[cí]
(1)(名)优美的语言:~令。
(2)(名)古典文学的一种体裁:楚~。
(3)(动)告别:~行。
(4)(动)不接受;请求离去:~职。
(5)(动)躲避、推托:万死不~。
读音:guǎn
[guǎn]
(1)(名)招待宾客居住的房屋:宾~|旅~。
(2)(名)一个国家在另一国家办理外交的人员常驻的处所:使~|大使~|领事~。
(3)(名)(~儿)某些服务性商店的名称:理发~|照相~|饭~儿。
(4)(名)储藏、陈列文物或进行文化活动的场所:博物~|天文~|文化~|图书~|展览~。
(5)(名)旧时指塾师教书的地方:从~(在私塾或别人家里教书)|他教过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