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氏铜山
【拼音】:dèng shì tóng shān
【注音】:ㄉㄥˋㄕˋㄊㄨㄥˊㄕㄢ
【繁体】:鄧氏銅山
词语解释以'邓氏铜山'指财源或致富之资。
基础解释以/'邓氏铜山/'指财源或致富之资。
引证解释⒈《史记·佞幸列传》载,汉文帝赐宠臣邓通以蜀郡严道铜山,得自铸钱,而致巨富。后以“邓氏铜山”指财源或致富之资。引《廿载繁华梦》第一回:“关部里一个库书,自委任周庸祐以来,每年的进项,不下二十万金,这一个邓氏铜山,倒要打点打点。”
网络解释邓氏铜山汉文帝刘恒(前203年—前157年),汉高祖刘邦第四子,一个偶然的梦映应在邓通身上,便使得原本只是摆渡的凡人邓通竟富可敌国了。邓通,蜀郡南安人,汉文帝男宠,起初有相面者说邓通会因为贫困而饿死,而文帝说难道靠着我这种能通天下富贵的权力,还会使他贫饿吗。于是就把蜀地的铜山赐给了他,并特许他来铸钱。因此,邓氏钱便成了当时的硬通货,邓通也就成了最有钱人的代名词。
综合释义《史记·佞幸列传》载,汉文帝赐宠臣邓通以蜀郡严道铜山,得自铸钱,而致巨富。后以“邓氏铜山”指财源或致富之资。《廿载繁华梦》第一回:“关部里一个库书,自委任周庸祐以来,每年的进项,不下二十万金,这一个邓氏铜山,倒要打点打点。”邓氏铜山[dèngshìtóngshān]
汉语大词典《史记·佞幸列传》载,汉文帝赐宠臣邓通以蜀郡严道铜山,得自铸钱,而致巨富。后以“邓氏铜山”指财源或致富之资。《廿载繁华梦》第一回:“关部里一个库书,自委任周庸祐以来,每年的进项,不下二十万金,这一个邓氏铜山,倒要打点打点。”
其他释义1.《史记.佞幸列传》载,汉文帝赐宠臣邓通以蜀郡严道铜山,得自铸钱,而致巨富。后以'邓氏铜山'指财源或致富之资。
读音:dèng
[dèng]
姓。
读音:shì,zhī
[shì]
[ shì ]1. 古代“姓”和“氏”分用。姓是总的,氏是分支,后来姓和氏不分,可以混用。
2. 古代称呼帝王贵族等,后称呼名人、专家:神农氏。太史氏。摄氏表。
[ zhī ]1. 〔阏(yān)氏〕见“阏”。
2. 〔月氏〕见“月”。
读音:tóng
[tóng]
(名)金属元素;铜的元素是工业的重要原料。
读音:shān
[shān]
(1)(名)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高~。
(2)(名)形状像山的东西:冰~。
(3)(名)蚕蔟:蚕上~了。
(4)(名)指山墙:房~。
(5)(名)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