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株
【拼音】:bì zhū
【注音】:ㄅ一ˋㄓㄨ
【结构】:避(半包围结构)株(左右结构)
词语解释亦作'避株鸟'。
基础解释亦作/'避株鸟/',吐绶鸟的别名。
引证解释⒈见“避株鸟”。
汉语大词典见“避株鸟”。《汉语大词典》:避株鸟(避株鸟) 拼音:bìzhūniǎo吐绶鸟的别名。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羽篇》:“吐绶鸟……又食必蓄嗉,臆前大如斗,虑触其嗉,行每远草木,故一名避株鸟。”亦省称“避株”。《禽经》:“颈有彩囊曰避株,雉属,出华岳及盛山中。晴旸则颈山彩色作囊,遇树木则避之,故曰避株。任昉曰:亦名吐绶鸟。”
其他释义1.见'避株鸟'。
读音:bì
[bì]
(1)(动)躲开;避免:~难|~暑。
(2)(动)防止:~雷针。
读音:zhū
[zhū]
(1)(名)露在地面上的树木的根和茎:守~待兔。
(2)(名)植株:~距|幼~。
(3)(量)棵:一~苗|两~枣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