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书纸
【拼音】:yuán shū zhǐ
【注音】:ㄩㄢˊㄕㄨㄓˇ
【结构】:元(上下结构)书(独体结构)纸(左右结构)
【简体】:元书纸
【繁体】:元書紙
词语解释一种以毛竹为原料的纸张,出产于浙江富阳等县。元书纸[yuánshūzhǐ]⒈一种以毛竹为原料的纸张,出产于浙江富阳等县。
引证解释⒈一种以毛竹为原料的纸张,出产于浙江富阳等县。
网络解释元书纸元书纸是竹纸的一种,古称赤亭纸,又名谢公笺。是产于浙江富阳的传统手工艺品。北宋真宗时期已被选作“御用文书纸”。因皇帝元日庙祭时用以书写祭文,故名为元书纸,又因名臣谢富春推崇此纸生产,故尚有谢公纸或谢公笺之称。
国语辞典产于浙江省富阳、萧山等县的纸。色微黄,较毛边纸为粗,原料为石竹。元书纸[yuánshūzhǐ]⒈产于浙江省富阳、萧山等县的纸。色微黄,较毛边纸为粗,原料为石竹。
其他释义1.一种以毛竹为原料的纸张,出产于浙江富阳等县。
1.面对着神奇的手工造纸技术濒临失传的局面,元书纸的原产地富阳灵桥镇,却独辟蹊径,将造纸与书法“捆绑销售”,让一个传统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
2.一般骨折固定用的是竹板或石膏,而该疗法代表性继承人刘钢在现场展示了特色固定器具——元书纸。
3.宫廷正骨的另一大特色是骨折的固定方法——元书纸排子固定法。
4.女儿练字一般用元书纸,但偶尔写作品搞展览需要宣纸,所以趁着“五一”休假,特意赶到鼓楼多买一些。
5.活动主办方还用国家级非遗产品——富阳元书纸,特别印制了中国第一本元书纸古籍线装彩印的两岸书画作品集。
6.“富阳素有‘造纸之乡’的美称,‘京都状元富阳纸,十件元书考进士’,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富阳传统竹纸——元书纸对人类文明作出的贡献。
7.宋朝以后,富阳纸开始名扬天下,元书纸、井纸、赤亭纸三大名纸更是被朝廷列为“锦夹奏章”和科举试卷用纸。
8.在展厅中间,你可以用古老的造纸工具,感受用纸浆制成纸张的神奇,或者体会捆扎元书纸并盖上印章的神奇。
9.夏毅)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重视,浙江富阳生产的一种手工纸元书纸日渐受到国内书法家的青睐。
10.他用写仿用的元书纸一页一页地临摹着,独自品味着那些许成功的喜悦,也吞咽着不得要领的涩果。
读音:yuán
[yuán]
(1)(形)开始的;第一:~始|~旦|~月。
(2)(形)为首的;居首的:~首|~年。
(3)(形)主要;根本:~素|~音。
(4)(形)元素:一~论|二~论。
(5)(形)构成一个整体的:单~。
(6)(名)货币单位;同“圆”⑥⑦。
(7)(名)朝代。蒙古铁木真于1206年建国。1271年定国号为元。1297年灭宋。定都大都(今北京)。
(8)(Yuán)姓。
读音:shū
[shū]
(1)(动)写字;记录;书写:大~特~。振笔直~。
(2)(名)字体:隶~。
(3)(名)装订成册的著作:一本~。
(4)(名)书信:家~。
(5)(名)文件:说明~。
读音:zhǐ
[zhǐ]
(1)(名)纸张;写字、绘画、印刷、包装等所用的东西;多用植物纤维制造。
(2)(量)书信、文件的张数:一~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