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种区
【拼音】:yí zhǒng qū
【结构】:宜(上下结构)种(左右结构)区(半包围结构)
词语解释适宜于耕种的地区。
基础解释适宜于耕种的地区。
综合释义适宜于耕种的地区称之为宜种区。一般的土壤都具有其可耕性,但是由于地质背景不同,土壤的类型很多,土壤中所含的营养组分差别很大,因而不同的植物种属对不同地质背景的土壤往往具有特定的适应性,这种适合于生长特定作物的地区,称之为宜某某区。如宜棉区、宜枣区。中圈很多地方特产就往往与特定作物宜种区有关。
读音:yí
[yí]
(1)(形)合适:相~|适~|权~之计|因地制~。
(2)(动)应当(今多用否定式):不~操之过早。
(3)(动)〈书〉当然;无怪:~其无往而不利。
(4)姓。
读音:zhǒng,zhòng,chóng
[zhǒng]
[ zhǒng ]1. 生物在生态和形态上具有不同特点的分类的基本单位:物种。种差(chā)。
2. 植物果实中能长成新植物的部分,又泛指生物传代繁殖的物质:种子。种禽。种畜。撒种。配种。
3. 具有共同起源和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人种。种族。
4. 量词,表示类别、式样:种种。两种人。
5. 指胆量或骨气:有种。没种。
[ zhòng ]1. 把种子或幼苗等埋在泥土里使生长:种地。栽种。
[ chóng ]1. 姓。如宋代有种师道。
读音:qū,ōu
[qū]
[ qū ]1. 分别:区分。区别。
2. 地域:地区。区划。
3. 〔区区〕小,细微:如“区区小事”。
4. 行政区划单位:省级自治区。市辖区。
[ ōu ]1.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