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经
【拼音】:zhì jīng
【注音】:ㄓˋㄐ一ㄥ
【结构】:治(左右结构)经(左右结构)
【繁体】:治經
词语解释治经zhìjīng(1)治:研究;经,指《易》、《诗》、《书》、《礼记》、《春秋》等儒家经典例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资治通鉴·汉纪》英studyclassics治经[zhìjīng]⒈治:研究;经,指《易》、《诗》、《书》、《礼记》、《春秋》等儒家经典。例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资治通鉴·汉纪》英studyclassics;
基础解释治:研究;经,指《易》、《诗》、《书》、《礼记》、《春秋》等儒家经典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资治通鉴·汉纪》
引证解释⒈研究经学。引《晋书·食货志》:“天之所贵者人也,明之所求者学也,治经入官,则君子之道焉。”宋苏轼《谢制科启》之一:“治经独传於家学,为文不愿於世知。”
网络解释治经治经,读音是zhìjīng,汉语词汇,解释为研究四书五经。
综合释义研究经学。《晋书·食货志》:“天之所贵者人也,明之所求者学也,治经入官,则君子之道焉。”宋苏轼《谢制科启》之一:“治经独传於家学,为文不愿於世知。”
汉语大词典研究经学。《晋书·食货志》:“天之所贵者人也,明之所求者学也,治经入官,则君子之道焉。”宋苏轼《谢制科启》之一:“治经独传于家学,为文不愿于世知。”
英语plutonomypolitical economypolitical and economic environment
其他释义1.研究经学。
1.理,恢复圣人“本义”,戴震接过顾亭林“经学即理学”的大旗,提出“实事求是”的治经原则,主张用“经学”之征实有据来破斥“理学”之臆断剿说。
2.他对利比亚的统治,经历了从革命英雄到国际烂货,再到策略性合作,又回到烂货的过程。
3.林女士不放心,经人介绍,第二天到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耳鼻科医院诊治,经过专家会诊,确诊孩子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4.来院诊治,经头颅磁共振示右基底节腔梗伴少量出血灶;舌质红绛形瘦,脉象细弦而数尺脉弱,二颧色红,中医辨证此为肝肾阴虚,脑髓不足所致。
5.为达化境,长治经年坚持,于微小处修笔,反复琢磨,勤思苦练,研究与实践互补互辅,将阅历经历灌于笔下,才得今日之绩,我心甚慰。
6.构建经济犯罪的打防战略,必须切实把握经济犯罪的主要特点,深入分析其形成原因,从中找出打击和防治经济犯罪的工作对策。
7.古文经学斥责今文经学附会谶纬的妖妄,强调文字训诂对于治经的重要性。
8.“其时治经者各有师承……此可见诸儒师资有自,非同后世稗耳贩目之学也。
9.会计监督是加强经济管理,严肃财经纪律,预防和惩治经济违法犯罪,遏制腐败滋生蔓延的重要手段。
10.坚决改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毫不手软的依法惩治经济犯罪分子。
读音:zhì
[zhì]
(1)(动)治理
(2)(形)指安定或太平:~世。
(3)(名)旧称地方政府所在地:~所|府~。
(4)(动)医治:~病。
(5)(动)消灭(害虫):~虫|~蝗。
(6)(动)惩办:~罪。
(7)(动)研究:~学。
(8)姓。
读音:jīng,jìng
[jīng]
[ jīng ]1.(旧读jìng)织物上纵的方向的纱或线(跟“纬”相对):~纱。~线。
2.中医指人体内气血运行通路的主干:~脉。~络。
3.经度:东~。西~。
4.经营;治理:~商。整军~武。
5.上吊:自~。
6.历久不变的;正常:~常。不~之谈。
7.经典:本草~。佛~。念~。十三~。
8.月经:行~。~血不调。
9.姓。
10.经过:~年累月。几~周折。这件事是~我手办的。~他一说,我才知道。
11.禁(jīn)受:~不起。~得起考验。
[ jìng ]1.动词:织布之前,把纺好的纱或线密密地绷起来,来回梳整,使成为经纱或经线:经纱。